党建业务深融合 四维驱动育新人 —教师第二党支部破解“两张皮”难题的实践
支部组织生活会上,一位党员教师提出困惑:“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党建工作有时感觉是额外负担,如何才能真正融进去、见实效?”这番话道出了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共性难题: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如何破解?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作出了回答。他们创建的“党建+”四维工作模式,不仅消除了党员的疑虑,更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澎湃的育人动能,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一、直面困境,找准融合“切入点”
党支部深刻认识到,破解“两张皮”问题,必须直面现实挑战。经过深入调研,党支部梳理出四大症结:一是部分教师党员政治站位不高,“重业务、轻党建”思想犹存;二是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融合不深,难以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短板突出;四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不足,显示度不高。面对这些困境,党支部决定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抓手,从“思想建设、队伍提升、人才培养、地方服务”四个维度系统构建并深化“党建+”融合新模式,旨在打通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二、四维驱动,构建融合“新范式”
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业务落脚”原则,将党建要求嵌入业务工作全流程,实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1.“党建+思想建设”,铸牢立德树人之魂。
党支部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第一议题”,建立“每周一集中、每月一专题”学习制度。除了常规学习,创新开展“书记讲党课”及“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专业研讨。组织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让教师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信仰,确保育人方向不偏航。
2.“党建+队伍提升”,夯实融合发展之基。
党支部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一是严把师德关,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开展专题培训与“身边榜样”评选,并将表现纳入党员评议和职称晋升。二是实施“党员传帮带”计划,由党员教授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助力其全面成长。三是设立“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教师在科研攻关中“揭榜挂帅”,牵头组建团队,使党支部成为人才成长的“孵化器”。
3.“党建+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之径。
推动党员教师在育人一线当先锋。他们带头调研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牵头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通过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与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4.“党建+地方服务”,拓展价值贡献之域。
党支部主动“走出去”,牵头与地方龙头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共建产学研平台。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成立“科技服务队”,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带领学生志愿者开展社会服务。将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使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同频共振。
三、同频共振,结出融合发展“丰硕果”
经过实践,党支部的“四维驱动”模式结出累累硕果,实现了党建强、事业兴。
1.组织堡垒坚如磐石。
党支部先后获批“山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山东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荣获“青岛市五星级党支部”称号,战斗力、凝聚力空前增强。
2.教师队伍德能兼备。
涌现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青岛高校教学名师”等先进典型,建成“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三年,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近20项,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党建与业务能力双提升。
3.人才培养量质齐升。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育人资源得到极大丰富。
4.服务社会效能凸显。
获批山东省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2024年承担横向课题25项,合同经费528万元,完成成果转化6项。获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成功举办“泰山科技论坛”等高端活动,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结尾与启示
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的实践表明,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难题,关键在于系统思维、机制创新和务实行动。其“四维驱动”模式的成功,提供了三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深度融合”理念,将党建贯穿于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二是构建“有效载体”,通过“党建+”打造务实管用的工作抓手;三是激发“人的活力”,让党员成为融合发展的主体和先锋。这一模式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