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下厂记——记化工原理教研室党支部朱兆友教授

2022-12-29 10:01:08

教授下厂记——记化工原理教研室党支部朱兆友教授

朱兆友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开始在青岛科技大学从事化学工程专业科研教学工作,长期致力于化工清洁生产技术、过程强化及工艺节能、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十余年孜孜不倦、务实奋斗、勤奋求索,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辛劳,始终把“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造福于人民”作为初心使命,并努力践行着。

1.捕捉先机,实现“从0到1”

朱兆友教授回顾他的早期科研经历:无经费、无方向、单打独斗、一头雾水、举步维艰。他的科研工作是在经历过多次的失败与探索后,一步步走过来的。当时正值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1987年,一乡镇企业的老板带着一桶从酒糟上层分出来的油状液体来到学校,询问是否有利用价值,该液体是液态发酵法生产酒精产生的副产物,其中含有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以及其他微量杂质,实现该混合物的有效分离,必须开发经济高效的工艺过程和装备。当时企业常规做法就是随母液一起排放,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同时浪费了有效资源。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朱兆友教授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将科研工作“立足祖国大地,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科研为生产实际服务,理论联系实际”,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将过程强化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密切结合,开创了国内环境保护技术“点源治理”的先河,为企业解决了若干环境难题,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所开发的丁辛醇层析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不仅解决近2万m³/年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难题,而且每年可回收有效资源近2000万元。

2. 立足民生,助力建成全球最大布洛芬生产基地

近年来朱兆友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中石化、山东新华制药等企业委托科研开发项目80余项,其中,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共性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的布洛芬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从反应强化、精密控制、梯度结晶、清洁生产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创新研发了布洛芬清洁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装置并产业化,凭借授权的发明专利完成了国内布洛芬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研制的系列布洛芬清洁化处理技术与装置,实现了“三废”的资源化处理和布洛芬产品的清洁生产工业化应用,为国际同类企业绿色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开发的布洛芬清洁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了产能,有效缓解了我国数亿发炎、疼痛、发热、风湿等患者用药问题,凭借其产品档次与价格优势,凸显了国产药品的国际市场地位。目前,新华制药原来生产近百个产品现在调整为集中生产布洛芬解热镇痛类产品加班加点满负荷全力生产原料药和制剂,以保障国内的涉疫相关药物不断供。

图片22.png

朱兆友教授潜心科研,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执着追求,时刻关注所从事领域研究动态,即时调整科研方向,深度研究本质规律,在“点源治理”的基础上,又创新提出了“点源控制”的环保技术发展新思路。所研制的非均相反应-共沸精馏耦合过程强化技术及装置,不仅避免了某缩合反应70余万m³/年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而且使反应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能耗降低40%;开发的分段控温连续化反应技术及装置,将某反应温度严格控制在±0.5℃范围内,副产物含量由3%左右降至0.2%以下,每年减少有机胶体废弃物2000余吨,同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所开发的多项技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亿元。先后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以及其他省市级奖励十余项。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双收录的高水平论文140余篇,被引用近2200余次。

3. 头雁领路,群雁高飞

朱兆友教授始终重视青年人才的培育和储备,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团队。目前团队成员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青年泰山1人,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团队常年聚焦化工-环境这一交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2020年带领团队获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项目)。朱兆友教授以“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胸怀,尽力当好科研团队的领头雁。构建科研目标和发展愿景,合理安排科研任务分工、科研机会和成果分配,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创造了条件,促进团队资源形成合力和凝聚力,产生聚合效应,实现“1+1>2”。

图片55555.png

朱兆友教授表示,尽管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但前进的脚步决不能停歇!还要带领接续努力,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求实、创新、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张永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朱兆友教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求实、创新、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