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匠党建聚合力,融合赋能促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秉承“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抓党建就是抓全局”为统领,以“党建引领、业务落地”为导向,以“建设一流化工学科、培养一流化工人才”为目标,创建“魂、技、心、智”四位一体“党建+”模式,锻造“匠人”品格,打造了“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有效度”的“化匠”党建工作品牌,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价值内驱力、堡垒战斗力。
1.铸“匠人魂”:党建+团队,政治引领有高度
化工学院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进支部班子团结进取的势头,增强党组织向心力。将支部建在教研室上,结合教研室人员组成多样化的特点,优化组织建设,设立4个基于教研团队的党小组,将教研室中的权威专家、专业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严肃组织生活、加强教育管理,引领支部教师成为政治过硬、信念坚定、作风良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加强以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建立了党内学习和业务学习有机融合的“三个一”学习框架,即每次党内学习都要坚持“一个党建主题、一个学科结合、一次深度思考”;健全了“支部党员大会领学、支委会促学、党小组(团队)会督学”的学习体系。完善建立了团队党小组融合机制、教师成长关怀机制、新老党员结对带教机制、宣传师德师风典型机制,这些机制举措有效凝聚了支部的“精气神”。围绕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工作研讨、强化学术交流、开展联合攻关,提高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针对团队党员身患重疾问题,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谈心交心、结对联系、走访慰问等开展服务帮扶,解决实际困难,送去党组织温暖,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 炼“匠人技”:党建+学科,教研攻关有力度
化工学院设计构建了“1+2+3”的“党建+学科”塔式平台活动模型,即:一个党员教师加入一个学科(教学或科研)团队,带动(或指导)至少2名非党员教师或学生参加教学科研,并实现至少3次科研带教指导活动,有效突出了党建在教学科研中的引领作用,激发了支部党员投身学科发展和产学研创新服务的动力活力,取得了一些重大科研成果。获全国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能力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励3项,获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第三次专业认证。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共享课程1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1门,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获批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新增横向立项22项,合同额1279万元,横向经费额到账2156万元;发表SCI论文159篇;授权技术发明专利30件。
3. 修“匠人心”:党建+育人,人才培养有温度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完善“化匠·好导师”育人载体,讲好化工“专业故事”,着力打造化工“金课”。聚焦化工课程思政的大纲、教法、团队、教材、案例“五个关键”实施改革,组建化工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培育团队,重点培塑课程思政示范课。其中,《化工原理》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化工过程模拟》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工程伦理》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对子”,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帮扶家庭困难学生,培养的许多学生获得多项论文及科研实践成果奖项,并前往知名高校深造。同时,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形成教师带学生、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生的良好育人氛围。立足师生相长,创新推动实践育人。组织专业学生开展企业实践、乡村调研、基层锻炼、暑期社会实践等相关活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践平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以艰苦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到企业一线建功立业,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 凝“匠人智”:党建+服务,社会服务有效度
引导支部面向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和行业“卡脖子”的难题,积极服务企业社会需要,深入教师、学生、企业、政府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建设产教融合“四方联动”共建党支部2个,开展“党旗引领 服务企业”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与华昌化工、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等开展大项目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新旧动能转换、节能降碳等方面积极服务地方企业,持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举办有20多位国家杰青进行报告的第七届齐鲁有机论坛,和20余位国家级人才进行报告的能源电催化领域高端学术论坛,举办32场学术报告,3次校友论坛。有力推动学校化工、化学和材料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学院持续加强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山东省特色学科、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培育;完成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点山东省一流学科备选学科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授权点的申请材料撰写和论证;完成了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及产教融合示范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申报;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参加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实践基地)合作交流展。近年来,化工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