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本科教育,进行基层支部建设,促进高水平育人工作

2021-01-18 18:34:55

围绕本科教育,进行基层支部建设,促进高水平育人工作

——清华大学航空系党支部建设特色案例

一、工作思路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航空宇航工程系党支部(以下简称航空系支部)共有成员42人,其中包括退休教职工12人。航空系支部作为教学科研一线支部,围绕本科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践行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精细化的学生指导,促进高水平育人工作。

二、工作做法

航空系支部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支部建设带动高水平教育工作的开展。利用航空系支部成员组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积极推动高水平教学队伍建设;以支部为依托推动精细化学生培养工作;以创新为驱动带动高水平科创育人工作。

(1)以点带面,高水平教学团队带动支部教学水平提升

《理论力学》是国家级精品课,教学团队主要来自航空系支部的党员,已有近六十年的传承历史,该组多名党员是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2020年10月,《理论力学》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团队成员李俊峰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张雄和高云峰是“北京市教学名师”,团队还有6人曾获得过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航空系支部依托理论力学教研组,多次组织示范课程交流、青年教师授课点评等活动,向青年教师剖析如何从人品和能力两个方面成长为一个好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技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全员参与,以党员为先锋促进精细化本科培养工作

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是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学生入学后进入专业大类,经过一年的学习和了解之后再进入具体院系,让学生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为了引导本科生树立空天报国的理想、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航空系支部全员参与,将“新生导引计划”作为一项支部承诺,积极参加本科生精细化培养工作。班主任工作也是精细化培养的重要环节。“双创”工作开展以来,航空系支部积极推荐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本科班主任,并在支部组织生活中对学生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进行交流研讨。

(3)创新引领,以高水平科创活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清华大学一直有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的良好传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航空系支部党员在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投身科创活动,交流培养经验,并在组织生活中研讨科创活动在育人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三、工作成效

(1)教学育人,支部党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支部教师党员积极消化吸收前辈的先进教育经验,以课教、言教、身教等方式,践行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书育人的中心工作。在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引领下,航空系支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学院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18年,支部成员李俊峰、王兵、陈海昕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支委成员陈海昕、张宇飞获得年度教学优秀奖;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航空系支部党员也出色地完成了在线教学任务,李俊峰获得在线教学优秀教师特别奖,张超等3名支部党员获得在线教学优秀奖。

(2)精细育人,支部工作提升本科培养成效

自开展“双创”支部建设以来,20多名航系教师作为新生导师,指导了100多名新生,定期进行学习、生活和未来规划的交流,并引导学生向“又红又专”方向发展。尤其是李路明团队,坚持每周与新生交流1小时,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良好学习习惯。李路明老师以他自身十年“脑起搏器”的科研攻关精神,激励着本科生敢于立志,勇于投身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创新中,在学生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李路明老师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了“优秀新生导师”。支部党员张宇飞和葛东云均积极投身本科班主任工作,以思想引领、学风建设、专业引导等工作为重点,加强班团集体建设,分别获评2018年度和2020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全校每年仅10名)。

(3)科创育人,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精神

清华大学从1996年开始实施了“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在支部的积极推动下,大部分党员老师都积极参与题目的设置和项目实施的指导,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郑钢铁多次获得SRT计划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即便在公事致残之后,他仍然坚持工作在本科生教学科研一线中。对此,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郑钢铁”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在2018年获得了清华大学在学生工作上的最高荣誉——“刘冰奖”。在郑钢铁的指导下,由航院本科生完成的“手术机器人”项目获得2019年度北京市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郑钢铁带领的学生团队仅用31天时间就完成了“抗疫机器人”的紧急研发,被国内外五十多家媒体报道,对清华大学科技抗疫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影响。支部党员高云峰积极投身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他曾参与策划了“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教学内容,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科普节目的策划和拍摄工作,观众达数亿人次,为科教兴国、教育强国战略做出了清华人的贡献。

四、工作启示

航空系支部一直将学生培养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航空系支部成员始终坚持将培养国防空天事业的人才为己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航空系支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一批批学生立志投身国防与空天行业,上大舞台、成大事业。近5年来航空系毕业生超过九成前往航天、航空、航海等“三航”领域就业,不少毕业生已经崭露头角,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支部为依托推动精细化学生培养工作。教学团队主要来自航空系支部的党员。航空系支部党员在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投身科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