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红色堡垒,党建引领把稳实践育人“方向盘”
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与组织引领作用,精心策划并全程指导“红筑河湟·匠心兴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将党建育人阵地前移至乡村一线。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实践育人,组织师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深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大庄乡、古鄯镇等12个乡镇,与当地党组织共同构建了“校地党建共同体”。
实践期间,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率先垂范,指导学生团队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在大庄乡台集村、古鄯镇等地,师生们联合当地党支部成功打造了“村头讲堂”、“帐篷党课”等特色党建活动。这些活动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村民身边,用朴实的乡音土语,深入浅出地向村民和党员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伟大建党精神以及粮食安全、乡村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宣讲不仅传递了党的政策声音,更激发了村民们共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心、促实干”的效果。

实践团与大庄乡联合开展“村头讲堂”打造党建品牌活动
同时,教工党支部注重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实践团师生协助当地梳理党建资料、完善党员档案、规范组织生活流程,有效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古鄭镇等地调研时,支部还探索开展了“党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活动,深入挖掘古道文化和文成公主进藏相关遗迹资源,探索将党建引领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加强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实践团队古鄯镇调研开展“党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活动
此次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工党支部在实践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把稳实践的“思想方向盘”,支部不仅确保了社会实践的正确政治方向,更让师生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接受了深刻的党性锻炼和思想淬炼,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