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莽莽苍翠,三江水滚滚澄碧。青海师范大学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砥砺前行,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的重要考察足迹,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队走进互助县班彦村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调研,在实地寻访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常学常新中体悟思政魅力,在教学实践中绽放青春活力。
1.jpg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社会实践小组,用暑期小学期的时间实地考察互助县班彦村脱贫攻坚成果并宣讲党的政治理论知识。班彦村2015年被确定为贫困村,同年10月省委组织部派驻扶贫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立志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于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在班彦村,从宣传党史教育,“学党史、知党恩”的角度出发开展了调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给班彦村百姓们的生活上的巨变。搬下山,进新村,在党的扶贫政策“阳光”下,短短几年间,班彦村的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信心更大了,依靠自己的传统优势,兴办起了扶贫产业,追求幸福生活。
班彦村许多当地兴办的扶贫特色产业,从穷山村搬下来后,围绕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主题积极探索着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盘绣制作、酩馏酒酿造、节地型日光节能温室、商铺经营、民俗接待、温室采摘等行业,不断拓宽着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这些产业,既传承了已有的传统技艺,又符合班彦村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愿,对于班彦村群众长久稳定地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扶贫工作也有条不紊开展,在搬迁以前,由于生活困难以及上学路途太过于遥远,好多学生没读完初中就已经辍学,新村建成之后,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当地还修建了专门的幼儿园,上学有校车接送,同时,中学也在不远几公里的镇里,并且通了公交车,非常方便。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感谢党恩情,当地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变得这么好,全靠党和政府政策好,党和国家是我们吃水的挖井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领航人,我们永远感恩党和国家的好,铭记党的恩情,永远跟党走。”
世代酿酒的村民吕有金家从山上搬下来以后,他眼看着新村环境好了,交通便利,信息也畅通,他想将自家祖传的馏酩酒发展起来。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依靠着党的政策,扩建起了自家院子,盖起了二层小楼,消毒间、储藏间、发酵间、沉淀间、包装间和酿酒设备更是一应俱全。吕有金深深地感激着党的好政策的恩情。如今,班彦村摆脱了贫困,把每年的8月23日作为“班彦感恩纪念日”,用最实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党的感恩之情。
班彦村仲书记不断计划如何巩固班彦村的小康生活,如何对未来进行规划与发展。青海省是一个依托生态的大省,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生态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班彦村这个民族特色文化与生态文明突出的地方,还要依托生态旅游生态发展方面来进行日后的规划发展,仲书记表明党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来发展班彦新村。
破茧成蝶感党恩,凝心聚力再奋进。班彦村正展现出一幅“新理念、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美丽富裕的完美蜕变。班彦村的成功与人民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更是与党的政策密不可分的,在考察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出去,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正确的认识党、认识国家,从而建设祖国新的华章。在本次社会实践考察中,身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更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定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踏实肯干,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