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写新篇 教学实践亲体验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带队赴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开展教学实践

2021-01-19 16:01:51

“破茧成蝶”写新篇 教学实践亲体验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带队赴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开展教学实践

6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带领支部10名教师党员和及全体研究生和大一大二本科生共109名同学前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十镇班彦村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方立江同志和教工党支部书记薛生海同志带队。

上午9点全体师生抵达班彦村。班彦村是一个以土族为主的民族村落,自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整体搬迁以来,短短几年,班彥村从过去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变成了一个富裕美丽的示范新村。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该村视察。如今的班彥村,整齐的街道、崭新的院落,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

 
 


实践教学活动在《易地搬迁顺应民意 精准脱贫彰显党恩》的短片中拉开帷幕,通过观看视频,老师和同学们对班彦村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中,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党委副书记马洪庆向学院师生介绍了班彦村的脱贫之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方立江表示,班彦村是贫困村脱贫的典范,是省级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班彦村的脱贫之路以及乡村的建设有可以深层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认真考察、学习,挖掘,并将其应用于教学、科研、学习中。

 

 
 


方立江与五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鲁胜宝签订了青海师范大学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协议,并进行了揭牌仪式。仪式后,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党委副书记带领师生参观了班彦村文化长廊,了解班彦存的历史性巨变;参观了盘秀园,欣赏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土族刺绣;品尝自酿酩馏酒,感受产业发展的崭新面貌,参观了班彦村旧容与新貌的对比展厅,切实感受了班彦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班彦村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缩影,发展致富的典型,是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村。班彦村的“破茧成蝶”是贫困村脱贫的典范,是扶贫干部工作成果的缩影,是履行党和国家“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庄严承诺的生动实践,是班彦村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奔小康的生动写照。

通过实践教学,学院师生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感受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带队赴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开展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