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加强党建,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以党建的成果助推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使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相得益彰、两者结合可以将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德师风建设贯通起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全局一盘棋的合力。教工自动化系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形成了“三四二一”,即“三个纳入,四个结合,两个支撑,一个发挥”实践经验。
1.“三个纳入”强领导
课程思政的推进,离不开党组织的重视、领导和推动。一是把课程思政纳入到党支部议事议程和工作计划,并高标准地推动落实;二是把课程思政纳入到党支部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积极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严防偏离方向、不负责任的言行;三是把课程思政纳入党员思想汇报、年终考核评优,形成立体多元的激励督导机制。
2.“四个结合”促融合
一是把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宣传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升教师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课程思政取得效能的关键在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质、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眼光视野,特别是对党的理论政策要做到真信真懂真会。因此,积极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宣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课程思政的质效。
二是把新时代师德师风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升教师表率意识,树好形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是最好的思政教材,最能直接地影响学生。一名优秀的言行一致、身正示范的教师可以增进课程思政的可信度、美誉度。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大抓师德师风教育,严格规范教师一言一行,用良好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保证和促进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
三是把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增强教师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接通地气。由于广大专业课教师存在专业研究强但社会阅历和实践不足的情况,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容易脱离实践、不接地气,失去人民群众和实践的源头活水。我们主要开展科技扶贫、“爱心电气人”教师志愿者服务、赓续红色血脉、“1+N”校企(社区)产学研联创共建等四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引导教师走出“象牙塔”,深入一线工厂、社区和乡村,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上磨砺锻炼,做到脚踏实地接地气。
四是把党建文化建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形成人人想党建、抓思政的文化氛围和长效机制。以学校开展的德融好教师、德融好课堂、德融好教案评选活动为牵引,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评比、观摩、交流等活动,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上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形成“时时想、处处做”的思政文化,并融入到“六项”党建文化建设中去。
3.“两个支撑”提质效
开展党建、思政课题研究,形成高水准研究成果,为党建+课程思政提供智力支撑;开展自动化云上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示范课、优质课、精品课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和共享,为党建和课程思政提供数据支撑。
4.“一个发挥”带队伍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教师党员作为“党建+课程思政”的关键切入点和发力点,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课、党员突击组等方式,发挥好支部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