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举办“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交流座谈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11 07:41:01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切实加强我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11月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特聘一级教授刘铁梁,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文化遗产专业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座谈活动。学院副院长朱振华教授主持交流活动。活动伊始,文化遗产教研室主任楚国帅从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招生情况等方面介绍了文化遗产专业建设现状。刘铁梁教授首先对该专业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依托历史学这一传统学科的专业设置予以充分肯定,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生动案例,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常态化交流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

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应该仅仅只盯着当下的语境,而应该真正了解学生,与学生开展深度交流,构建生活态、交流式的教学生态,实现“面向未来”的教育达成效果,培养能够为社会发展输送正能量的人才。在会上,刘铁梁教授还结合“个人叙事”“感受生活的民俗学”等学术概念,就青年教师关心的教学科研问题及齐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田野调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获批山东省首家授予历史学学位的“文化遗产”本科专业,针对专业建设的交叉性、宽领域和应用型特色,学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办学特色的比较优势,重点引进、储备、调配了一批以“以历史学为学科基础,以文化遗产为专业方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专业特色”的特色学科师资建设队伍。下一步,学院将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立足学校“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师资配置,以能力范式为引领,探索一条具有未来导向的文化遗产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特色路径。

专家简介

刘铁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特聘一级教授。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誉主席,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理论、城乡民俗志、民间文艺等。著有《中国民俗文化志》《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经典》《中国节日志·安国药王庙会》等。长期致力于华北城乡社会田野调查,以此为基础理解近现代地方社会和文化建构历史的变迁,所提出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感受生活的民俗学”“劳作模式”“个体叙事”等学术概念具有跨学科影响。

责任编辑:杨雨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特聘一级教授刘铁梁,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与教师进行交流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