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党员走进省博探千年文脉对话文物密码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瑰宝。“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广东省博物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化地标,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更是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历史课堂”。立足于广东高质量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国家战略,依托软物质学科优势,聚焦文物修复与保护中的“卡脖子”难题,为湾区文脉铸就科技长城。“湾区筑梦”系列党建主题活动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党建品牌活动。2025年5月22日,前沿软物质学院副院长、教工党支部书记王林格带队二十余名学生党员前往广东省博物馆开展“科技赋能文物新生,青春守护湾区文脉——高分子材料与文物的文明共鸣”主题党建活动。本次活动由前沿软物质学院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承办。

活动伊始,广东省博物馆党委委员、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张欢主任对前来参访的学院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张主任简要介绍了广东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以及文物保护领域相关的学科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特别强调文物保护从传统“匠人经验”到对材料、化学、生物、造纸等多元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表达了对软物质青年人才未来投身文物保护事业的热切期望。前沿软物质学院副院长、教工党支部书记王林格教授对学院基本情况及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王院长提到,软物质科学在文物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文物保护工作一线,能够帮助同学们拓宽学术视野,赓续文化传承基因,努力成长为兼具科研素养与文化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参访师生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共同参观了《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专题展厅,一同领略了镂刻、錾刻等八种珍宝加工工艺,沉沦于古今中外的匠心独创。正如展厅的结语所述:“它们是你我相凝望的眼睛,见过去,知未来。”这些承载着人类文明基因的文物,是先民智慧结晶的琥珀,亦是文化血脉传承的脐带。接着,通过展馆文物保护专家的现场讲解,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材料技术在文物加固、抗氧化、色彩修复等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和具体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激光有效清除文物表面的海洋附着物。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科技+文物”创新方案的无限可能。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抽象的学科知识与具体的文化保护需求深度联结,激发了软物质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热情。此次活动虽已结束,但“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探索仍在继续。前沿软物质学院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党建+学科+文化”融合模式,引导新一代软物质青年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在显微镜下解码历史,于实验台前对话未来,让湾区文脉的守护之旅成为一场永不停歇的文明长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