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读书社成员赴永春县大羽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7 11:43:2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大思政课”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时代使命,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陈建清带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成员,赴泉州市永春县大羽村开展以“行走福建非遗乡村:沿着总书记足迹探索‘非遗+产业+生态’的现代化振兴模式”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非遗根脉,感悟振兴密码

永春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永春白鹤拳、纸织画、老醋酿制技艺、香制作技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羽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考察调研的地方,在推动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队首站来到永春白鹤拳史馆。在这里,队员们详细了解了白鹤拳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在大羽村代代相传的生动实践。通过与白鹤拳传承人的深入交流,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白鹤拳文化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融入乡村肌理、凝聚村民精神、带动文旅融合、助力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大家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实地感受了大羽村在保护生态、发展产业、活化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与显著成效,对“非遗+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振兴模式有了直观认识。

对话基层实践,共话乡村未来

实践活动的重点环节是与大羽村村民代表、非遗传承人、基层工作者等进行的面对面交流。双方围绕“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如何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探讨。成员们结合在白鹤拳史馆的见闻与前期调研,积极发言,分析大羽村以特色非遗文化为切入点,联动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探讨其经验对于其他具有相似资源禀赋乡村的借鉴意义。团队成员认真记录、虚心请教,并基于调研观察和讨论成果,初步形成了关于深化非遗保护利用、拓展产业融合链条、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的建议方案,为后续撰写详实的调研报告、贡献青年智慧奠定了基础。

深化知行合一,勇担时代重任

本次永春大羽村之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非遗文化深厚、振兴实践鲜活的乡村一线,读书社成员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闽大地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关于文化传承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动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是一次思想的淬炼和精神的洗礼。大家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理解,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成员们承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在大羽村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勤奋学习、躬身实践的动力,努力将专业知识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身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光荣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引导更多学生在“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责任编辑:陈建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带领读书社成员,赴泉州市永春县大羽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