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展览(一):
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
是夜,和你坐在桥上。吹着寒风喝酒,缓缓吐出烟圈。月亮掉进水里,溅起几颗星星,夜色沉沉。
你清了清嗓子问我,眼里的光流淌。“你说,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以后会不会有人知道。”
有人调侃。“你是说七十五年前战墟里,我俩缩在稻草堆里分着吃的那半个窝窝头?还是说七十年前白马山上你抢着跟我吃的那块树皮?”
“哈哈哈...”顿时爽朗的笑声打破夜晚的寂静,一片哄堂。你一言,我一语,又仿若回到了那个时刻,警笛一响,打一激灵,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敌退万千,弹尽粮绝,在绝境中挣扎。
记忆中那些封存久远的历史与鲜血,“哗”的一声,奔泻而出,吞吐千年。是了,这是我们的英烈,这是我们的国魂,这是我们的祖国。
“会有人记得。总会有,活着的中国人。”
二
一颗炸弹平地惊起。
雾色重重的夜晚,仓皇匆忙的脚步,婴儿的哭声被母亲的手虚掩着,在炮弹声、尖叫声、燃烧声中断断续续。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轨,手持刺刀,脚着铁靴,像古戏曲中的“索命鬼”一般,气势汹汹要将这片土地踏平。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琼华吾爱,弹尽援绝,人亡,城已破。余已决定为国牺牲,誓歼顽寇,幸勿眷念于我。”余程万将军提笔写下《与妻书》,匆匆留信,匆匆上场。又何尝不是对妻儿、对家国最长的牵挂和思念。
“民族已处于危难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每一个中国人都怀揣着最坚定的信心和最强大的信仰。那些含泪挥别,那些战死疆场,那些饱受敌人欺凌痛楚。他们没有姓名,没有家人,没有归宿。
他们在哪里,在1945年明媚的夏天,去向人民心中最深的地方。
三
我们的期盼从未间断。
天安门广场上人群簇拥,困顿与疲惫之间,天光终破晓,嘹亮的国歌响起,人群肃穆,有人欢呼,有人落泪。
这是我们的1949年。所有的一切从这里开始了我们熟悉的轨迹。
这一年,我们过的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很苦。愣头青的大小伙子,于新新世界懵懵懂懂。脚下这片土地,被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轰过,被沉重的坦克碾过,被腐朽的枷锁禁锢过。饥饿贫困,伤痕累累。
高大强壮的后生,有使不完的力气和勇气,于新新世界,目光坚定。
“中国就犹如太阳升起的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芒普照大地。”
种种困境,前赴后继。
四
2020年春节,我们在喜庆中悲痛,在暂停中重启。
除夕夜,窗外的烟花爆竹声声,黑暗中的热闹。
新冠肺炎悄无声息地包围了我们。武汉,人头涌动的大城市,在一月二十三号,除夕夜前夕,按下暂停键。
是否有流浪老人在街头呆坐,恐慌又绝望,没有口罩,也无人问津。
是否有感染患者在床头低吟,求生又挣扎,没有床位,也封闭观察。
是否有大人小孩在医院哭泣,心疼又无力,没有目睹,也寝食难安。
这是21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了,是中国人的鼠年。
于沸腾下的悲寂,于欢呼中的心酸。
是否会有一双苍老而冰冷的眼睛,热泪盈眶,看着孤城外的月光。
那月光啊,依旧皎洁明亮。可城里的人啊,拼了命的嘶吼、呐喊,只为有生的希望。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全国各地医疗队伍第一时间赶往武汉;火神山医院迅速建成,保驾护航;直升机空降新华路体育场补给资源。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科学防控,坚定信心,是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
我们永远缅怀,那些被病毒折磨的同胞,那些奋战一线的“英雄”,那些历经时代风霜,也无法抹去地先烈。
这不是个人,而是一种希望,一种信仰。
2020年了,我们的国家活了又死,死了又活,但绝对不灭。
中国,继续前行!
泉州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
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陈思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