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托起生命的希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记

2020-05-27 09:16:52 中国教育报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战疫中的高校担当

战疫数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5批援鄂抗疫医疗队,221名医护人员

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到武汉14天,接治重症患者137人,69人治愈转出

争分夺秒,从大后方飞奔前线。

2月7日,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灰墙黛瓦、翘宇飞檐的启德堂前,华西医院第三批131人援鄂医疗队整装待发。

“我志愿献身医学,解除人类之病痛……”集体宣誓时,眼科护士格绒夏姆热泪盈眶。这个90后藏族姑娘又想起了临行时家人的嘱托:“你是华西的护士,全家人为你骄傲,希望你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

担当

对格绒夏姆来说,春节小长假是一年中最让她期待的时间,因为可以暂时告别“陀螺般”的工作状态,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丹巴,和家人在炊烟袅袅的火塘边喝茶聊天……

“你是华西的护士,是党员,现在疫情这么严峻,你不该回来的。”而今年,回家休假的格绒夏姆却被家人狠狠责备了。

创建百年的华西医院,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镇川之宝”。而盛名的背后,是责任和担当。从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到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在涉及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事件中,华西人都是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华西亦不曾退缩。农历大年三十晚上,由党员带头,238名华西急诊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申请到武汉疫情防控最前线,这些医护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3岁。截至目前,华西医院共派出5批次22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其实,格绒夏姆和所有华西医护人员一样,时刻牵挂着武汉疫情。仅仅在老家待了一夜,她便取消了休假,写下了支援武汉一线的“请战书”。2月6日晚,她接到通知,被选入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

时间就是生命。2月7日傍晚,131人的队伍在空旷的机场匆匆前行,显得格外孤寂,但每个人的心是火热沸腾的。格绒夏姆收到大伯的微信:“正值我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之年,却遭遇新型肺炎疫情,在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候,你踊跃报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武汉医疗队,成为全家人的光荣,成了家乡的光荣。”

同时,格绒夏姆还收到大伯600元转账,“我代表全家人,向武汉人民付出自己及家人一点爱心捐助,望侄女在工作之余代缴”。

“一定要打赢这场战役!”格绒夏姆攥紧了双手,心中暗暗发誓。

攻关

“来到武汉14天,接治重症患者137人,治愈转出69人,超半数重症患者脱离死神控制。”这是华西第

三批援鄂医疗队2月25日在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交出的成绩单。但按照国家对于重症患者配备医护人员的规定,131名医护人员接治80张病床,尚缺三分之二的人手。

人手不足、医疗资源紧张,华西靠什么把一半的病人送出重症区?

时间回溯到1月25日,华西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罗凤鸣接到指派,带领24名华西医护人员,加入四川首批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

临行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交给罗凤鸣一个重任——担任华西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希望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华西医院在历次紧急医疗救援中总结的经验,与当地的医护团队密切配合,加强合作”。

四川援鄂医疗队进驻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毗邻华南海鲜市场,是疫情重灾区,“四川队”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任务相当艰巨。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濒临崩溃的景象让“四川队”揪心不已:医院床位爆满,疑似病患、发热病患和家属混杂在一起。缺少防护物资的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人员的感染率很高。30多名医护人员住院,30多人隔离,非战斗减员占到了六分之一。

“当务之急是要严防院感,保障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安全!”1月28日,在认真调研了红十字会医院救治现状后,罗凤鸣召集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刘焱斌、副主任护师冯梅开了一个碰头会,商讨出必须马上实施的三大行动:“首要任务是严防院感,即把该院医务人员,包括开电梯的大爷、保安全部筛查一遍,把清洁区和污染区区分出来;其次,重新规划收治病人,轻、中、重症病人,按楼层和房间分级治疗;再其次,尽量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对病人的药物进行一定调整。”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定期举行“特殊组织生活会”,会上,队员们提出问题、总结经验,与本部专家远程会诊,会后,又对诊治流程进行不断的调整。在这样的机制下,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慢慢步入正轨。

一个个难关的攻破,凝聚着华西人的智慧。

重症患者的治疗是战疫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也是控制疫情死亡率的关键。新冠肺炎是呼吸衰竭病,重症患者需要大量吸氧,很多还需要高流量氧气,需求量比正常情况下多了10倍以上。但在武汉各定点收治医院,集中供氧系统压力不足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过反复商讨、试验,罗凤鸣带领团队把集中供氧系统和钢瓶供氧相结合,用最土的办法增加患者的供氧量。“如果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我们就给患者增加钢瓶鼻导管吸氧;如果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仪,我们就给患者增加钢瓶面罩吸氧。”罗凤鸣说,在实践中,多名患者在使用了这些土办法后,血氧饱和度指标出现了明显上升。

2月2日,罗凤鸣牵头撰写了《四川医疗队—协和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人诊治流程(试行)》,对不同病房、不同分层患者的分类处理及诊治流程给出科学建议,为后续疫情防控和病患诊治提供了参考。

“华西医院有很多应对自然灾害和大型事故的经验与教训,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流程和应急预案,面对紧急情况也有条不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华西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康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总结前几批医疗队经验的基础上,第三批医疗队中增加医学工程师,对医院供氧系统进行了改造,增加供氧设备、改装供氧管道。到2月15日晚上,基本解决了病区的供氧问题。

“华西医疗队的定位是收治重症病人,把重症患者送出重症区,也就控制了整体死亡率。”康焰说。

    守卫

“以前组织上一次次给我帮助,我有义务回报党,哪怕是能多添一个口罩的钱,也是一份力量。因我现已是‘奔九’的人,对我来说时日也不会很长,可能这是我最后一次为党作贡献。不管怎样,我会坚强地活下去,迎接我党战胜病魔、恢复生产、蒸蒸日上、国富民强的大好时光。”3月2日,89岁高龄的华西医院老党员秦宜珈,怀揣着对组织多年来关心照顾的谢意,执意要向湖北捐献爱心。秦宜珈家庭条件一般,因为担心学院不接受他的捐款,便写下了这样一封信,托外孙女连同捐款一起交到学院。

华西医院乳腺外科老专家、78岁的老党员赵扬冰捐款时说:“我知道自己年龄太大,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去武汉一线参加救治,但也想为这次疫情防控作贡献。希望通过捐款,表达我们作为一名华西人、一名老党员的心意。”

这一幕幕,让不少川大师生泪湿眼眶。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川大师生踊跃捐款,支持防控工作。截至3月5日,学校已收到捐款139万余元。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不论是前线还是后方,川大华西倾情倾力。有人说华西是一种精神,精神的内核是“守卫家国,致敬生命”!

QQ图片20200527083241.pn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不论是前线还是后方,川大华西倾情倾力。有人说华西是一种精神,精神的内核是“守卫家国,致敬生命”!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