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技强能供需对接 产教融合培育人才——2024年度职业院校汽车技能竞赛暨新型学徒制拜师仪式隆重举行
9月7日,成都经开区2024年度职业(技工)院校汽车职业技能竞赛颁奖典礼暨暨新型学徒制拜师仪式在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举行。此次活动由成都市人社局指导,成都经开区人社局主办,成都经开区技能人才培育联盟和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联合承办,旨在表彰优秀、树立典型、共促发展。四川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李桢,四川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生,成都经开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志刚出席颁奖典礼。成都经开区技能人才培育联盟,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等驻区职业(技工)院校及相关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技能大赛展风采,匠心独运筑梦想
上午8点,职业(技工)院校汽车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正式开始。比赛现场,各位选手严阵以待,屏息凝神,尽全力展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这次的技能大赛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自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的何园才和队友唐国伟在本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中夺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据悉,整个赛事历时1月,共设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团体赛)和钳工(个人赛)2个专业,在实操环节重点考察选手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500余名学生经过重重选拔、激烈竞技,最终产生2个赛项的优胜选手24人。
本次大赛紧扣汽车主导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既充分展示职业(技工)院校赛训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育成果,又搭建“了竞赛+就业”供需对接平台,40家企业通过现场沉浸式观摩职业技能竞赛发现人才、遴选人才,着力推动职教成果优质转化,促进产教融合。
提技强能供需对接,产教融合培育人才
截至2023年底,成都经开区已有技能人才23.8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3.9%,初步形成了产业孕育人才、人才反哺产业的良好局面。
颁奖礼中,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与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领克汽车与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汽车专业群学生举行了新型学徒制拜师仪式,组委会向获奖选手及指导教师进行了授牌颁奖。
“互联网+”促就业,直播探岗进校园
“这个工作地点就在成都,有意向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下午1点30分,“余姐探才”直播准时开始。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了直播的方式推荐优秀院校和优秀学生。
直播间内,主播和学生互动不停。“薪资待遇怎么样?”“上班地点在哪里?”“还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面对屏幕上的问题,主播第一时间作出回答。
据了解,创新推出的“余姐探才”栏目,求职者和企业可以一键扫码参与观看。人社服务专员余姐与竞赛现场主播实时联动,为企业带来技能人才现场竞赛实操一手画面,近距离感受院校技能人才培育水平,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现场搭建了“余姐带岗”直播间,企业人事负责人轮流在直播间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和薪资待遇等,直播间还邀请了四川华新现代职业院校老师带来学校人才培养的经验分享。本次活动,共组织区内区外40家企业,提供了涵盖制造业、物流业、服务业等多领域就业岗位600余个。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招聘,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受众范围更广,同时实时的技能人才现场竞赛画面,让企业能精准寻找人才,节约招聘成本。”成都新志实业有限公司招聘专员说。据统计数据显示,直播吸引了2100余人次在线观看直播,300余人次参与互动。
同步播报
近年来,成都经开区围绕“2圈8链”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绿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对技能人才需求,稳步实施“技能龙泉”行动计划,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奋力打造成渝制造业高地和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
为此,成都经开区做出了有力举措。
着力“培训+提技强能”,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坚持培训赋能强质增效,围绕院校青年推动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围绕新入职员工支持开展岗前培训,围绕骨干青年开展技工学徒制培训,围绕关键岗位量身开展“订制”培训,围绕技术能手大力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切实完善覆盖劳动者全生命周期的贯通式培养模式。
着力“竞赛+比武练兵”,充分展示产教融合人才培育成果。坚持竞赛引领赛训结合,聚焦主导产业常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成都经开区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推动提升行业技能水平,以赛提技加快建设技能人才队伍,切实健全以行业职业竞赛为主体、以企业院校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着力“招聘+人才遴选”,推动职业教育成果优质转化。坚持过程展示人产协同,围绕院校办学特色及竞赛专业,特别是紧扣赛事活动现场同步举办“小而精”“专而特”精品招聘会,邀请企业现场观摩竞赛、近距离遴选人才助力发展,切实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
接下来,成都经开区将进一步围绕全市人社事业发展“1663”工作思路,坚持“人才赋能”工作导向,用好用活竞赛成果,进一步拓展人才成长渠道,推动赛事评价落地落实,促进群众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推动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