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扣新时代,扬实践风帆——环境学子多样开展社会实践

2022-02-22 15:47:03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建功“十四五”,培养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崇高情怀,2022年1月始,环境学院共计570名学子、组成30支实践小队有效利用寒假时间,围绕疫情防控、社区帮扶、美丽中国建设、红色文化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身体力行地用奋斗与实干淬炼青春之旅,展现青年力量。

坚守环保初心,赓续时代薪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学院“走进生态瓦屋山”实践小队结合专业知识前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实地调研,对公园大气质量、土质状况进行勘探并采样分析,并撰写护土、防火、防风沙等环境保护实施方案3份提交给当地有关部门并得到高度认可,为公园文旅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化贡献了环境学子的力量。

图为“走进生态瓦屋山队”队员就地采集土样

为助力土壤污染修复,科普生态修复技术优势,环境学院“菌止护土”生态致净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依托“生物炭+微生物”自研修复思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模式进行土壤保护知识科普与技术交流推广,并前往四川、重庆、湖南、河南等多地开展“土壤义诊”活动,对当地农田土质进行观察并进行采样分析,为解决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献上环保新方案,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原来小小生物炭对土壤还有这么大的作用!”聆听团队科普讲堂的张奶奶这样说道。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环境学院同心燃梦,助“双碳”先行团队在安徽、四川、海南、云南等地采用省市区三联动碳排放指数相关性分析、低碳社区调查与评价、知识宣传、调查问卷“四合一”模式对低碳社区进行碳排放量化评估与多因素指标分析,助力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新路径,在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中发挥数理分析工具的强大优势。

拴牢疫情防线诠释时代担当

寒假期间,多地疫情出现持续反弹,基层人员管控工作复杂艰巨。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0级张怡佳同学便勇敢冲锋一线,在重庆九龙坡区梁山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开展了为期一月的疫情排查工作。她熟练运用大数据信息系统对来渝返渝人员进行排查,询问其来源省市、返渝时间、核酸情况等,并如实填表上报,最终确保了家乡所在地人员流动的“零风险”。张怡佳在结束后这样感悟到,“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理应将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扛在肩上,我也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助力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坚守基层,用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图为环工2020级张怡佳同学电话摸排记录返渝人员信息

此同时,环境科学专业2021级1班邵梦迪积极也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乡镇青年疫情防控志愿者团队的小分队队长,统筹负责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健康码检查等防疫工作,并协同村干部完成流动人员信息统计,逐个电话摸排具有潜在感染新冠风险的人群进行核酸检测,完成500余人次的信息报备工作。每日6点赶到值班点,有时甚至需要坚守到22点,常常不能按时吃上晚饭,“但我依旧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给了我很多启发,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邵梦迪这样谈到。

厚植爱国情怀,绘就时代底色

革命英烈身上闪耀着不朽的精神光辉,“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团队前往温江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并义务打扫纪念园,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宣讲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悟、有力作为,提升了团队成员对党和国家以及革命英烈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并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与敬畏。

“学习党史,缅怀英烈,赓续红色精神”实践团队前往成都市烈士陵园、赵一曼纪念馆、黄继光纪念馆、苍溪红军渡纪念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等多所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义务宣讲,累计开办6场爱国主义微课堂,带领游客从一幅幅画像、一座座雕塑、一个个红色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革命先烈身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环境学院学子们充分利用寒假在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贡献青年力量。走近社会,就疫情防控、低碳环保等热点话题躬行实践,用专业特色夯强农之基;走近国家,在红色基因传承与红色文化挖掘中汲取奋进力量,用爱国热血兴强农之志;不忘初心,在乡村振兴、百姓民生中贡献青春力量,在践行青年使命,建功时代担当的路上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责任编辑:何劲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建功“十四五”,培养青年学子,围绕疫情防控、社区帮扶、美丽中国建设、红色文化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