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教工一支部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农科发展”主题研讨会
10月16日下午3点30分,农学院教工一支部全体成员在4号楼335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农科发展”主题研讨会。会议主要议题是支部上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支部委员会委员增选、集体学习十九大“新发展理念”和黄文秀先进事迹、研讨发言。会议由支部书记同志主持。校党委徐剑波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卢国强同志、宣传部部长李勇同志、宣传部副部长张铁成同志,农学院李强书记、孔令让院长、李涛副书记、蓝孝新副院长,一起参加了支部活动。
首先,王东书记汇报了支部上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下一步,支部将根据“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任务和校、院党委的指示要求,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做的更好,为我校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奋斗。
在支部委员会委员增选阶段,首先王东书记指出增选2名委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任务。然后介绍了候选人的产生过程,宣读了支委会关于候选人的建议名单。然后由支部副书记宁堂原宣读了支部委会增选办法,表决后开展选举。会议最终增选委员名单为:柳洪鹃、梅显贵,全场鼓掌祝贺。
其次,王东书记领学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副书记任佰朝同志领学了十九大报告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关内容。随后,有6名同志针对上述学习内容做了典型发言。
万勇善同志指出,支部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创新了一批有影响的技术成果,出了两位院士及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学科群,保持了国内优势地位;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必然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学科定位,如何保持学科优势的问题。我们学科的任务和优势仍然是为作物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生产实践仍然是我们的主战场和优势。我们要树立信心,保持学科优势。为争创双一流做出应有的贡献。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拓展研究领域,适应新时代作物生产要求。在做好传统技术升级换代同时,要研发简化栽培技术、精准栽培技术。要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技术的精准程度,实现智慧决策和实施。做好农机农艺融合,把栽培技术嫁接到农机上,达到实施和推广的目的。他特别指出,要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要为青年教师潜心研究、快速成长创造优良条件、提供政策支持,引导他们深入生产实践一线,提升生产服务能力。
王建华同志结合中药学科发展指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我校属于后发专业,建设相对较晚,起步不算高,师资力量薄弱,但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不能放弃,建设一流专业的要求不能降低。一要把握新发展中新农科机遇。未来农业的发展理念会发生重大变化,过去追求“吃得饱”,现在追求“吃得好”,下一步追求的是“吃得健康”;中药专业大有作为。二要结合新发展理念调整培养方案。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学科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守老本,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树立新理念,用新发展观指导人才培养。三要面向社会重大需求搞科研。应该下基层,结合农民、企业需求,了解实际,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课题。四要积极服务社会,加快成果转化。
刘鹏同志指出,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培育资源高效利用型品种、研发节肥、节药、节水、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需求的生产技术体系需要变为我们的研发重点。希望学校能够在人才队伍、试验田、实验室等瓶颈因素的解决中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与条件支持,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了解农民,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把更高质量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的大地上、更好的栽培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共建更大的力量。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当前,应该适应学生特点,改善培养环境、优化培养环节、增加课程容量、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授课质量。同时,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三农人才。
宁堂原同志指出,支部所在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这一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耕作学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理论支撑课程。他建议:1、加强宏观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农田尺度,要扩大到村域甚至更大尺度,才能有效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不能仅仅盯着论文,而要向下看,向农业生产的技术和产品需求看,这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加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建立因地制宜的适度规模和运行方式,培养企业型、托管型或服务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3、注重生产与生态的融合。研究的核心要由关注生产忽视生态转向生产生态并重,甚至再进一步转向生态优先。4、构建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作制度。一方面强调耕种管收运储加全过程、全方位机械化。另一方面,就像学生要因材施教一样,农田管理也要因苗施策、因墒灌溉,差异化管理。
石玉同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高等农林院校责任重大,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认真积极贯彻实施。1、培养服务乡村振兴优秀人才。要围绕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技术人才。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高校,应该更加注重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采取“调出来提升、派进去指导”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培训各类型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服务人员。三、科学研究服务农业生产。农业科学研究既要“顶天”、更要“立地”,把农业科技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从解决农业发展的最急需、最紧迫的重大技术需求出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植科系党支部在此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目前新形势下,农业在变,服务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水平也要因时而进,我们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深入生产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乡村振兴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李勇同志结合自己在庆云的挂职情况,谈了体会。指出,一、政治上,潜心学习,固本守洁,坦荡做人。二、工作上,履责为重,质朴厚德,踏实做事。积极做好庆云县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一区两院两基地”建设。三、科研上,生产为基,笃守初心,淡泊名利。十三五期间获得科研经费900万元,以首位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指导研究生10人。作为山东省第一批科技扶贫特派员,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振林团队成员在全省17地市推广小麦高产高效轻简化技术,推广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表态,在以后的工作和科研中,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党委徐剑波书记参加支部党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很高兴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农学院教工一支部的组织生活。他指出,党支部是基层党建的细胞,发挥着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作用,是我们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战斗堡垒。要通过这次主题教育,全面梳理支部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创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方式,确保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发展的方方面面。徐剑波希望农学院植物科学与信息党支部发扬成绩,继续做好青年党员学术骨干培养工作,注重发挥每位党员的专业特长,把“双带头人”工程落到实处。徐剑波还结合学习体会,为大家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要求农学院党委和学院党员教师带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新型农业人才,产出更多标示性科技成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