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丨支部指导的青年考古人学社被团中央基层建设部确定为定点联系点

发布时间:2024-12-17 15:55:59

      近日,由我院考古与文化遗产支部指导的青年考古人学社被团中央基层建设部确定为定点联系点。12月初,团中央基层建设部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高雅娟与我院学生社团青年考古人学社定点联系,就社团具体活动情况开展座谈,为进一步发挥我院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聚焦青年所需所盼,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校团委书记王洵、副书记毛佳鹏,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成、团委书记张思维出席座谈会。


     青年考古人学社(以下简称青考社) 成立2015年10月,社团由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支部和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指导,以“传播考古知识,保护文化遗产”为宗旨,将考古面向公众,致力于做人人都能接触到的考古学术,做人人都能理解的考古文化。青年考古人学社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普及考古科学知识,主要可分为实地考察教学、考古文博系列讲座、考古科普活动。为了丰富公众考古的形式,主要开展了“考古进校园”、社区考古活动、建立考古自媒体矩阵。青年考古人学社曾获“发现中国”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入围奖(公众考古组);多次获得“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团队”“首都师范大学‘十佳社团’”的荣誉称号。


      2024年,支部指导青年考古人学社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校园,恰逢“5.18国际博物馆日、6.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在期间开展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月系列:“文物赋彩美好生活--2023年度国家考古十大发现进校园”体验活动。


     在田野,楚湾考古队公众考古组先后走进崔庙小学和崔庙中学,以“发掘乡土历史 传承灿烂文明”为主题,为遗址当地的中小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虽都从“考古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入手,但楚湾公众考古组也精心准备了不同的课件与活动。此外,学生团队还走上崔庙镇十天一次的大集,面向当地居民举办了一场“楚湾考古进大集”活动。通过四项活动,并配合展板宣传,使得来赶集的当地居民被宣传内容所吸引,纷纷上前来了解楚湾遗址。公众考古小组的同学们还提前准备了遗址出土的陶片,这些可以真实触摸到的文物切实地拉近了居民们与考古的距离。


      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未来,青年考古人学社将继续在党支部指导下,立足于“传播考古知识,保护文化遗产”的宗旨,持续有计划开展在地社区的考古科普宣传活动,开展“暑期考古云课堂”“考古进社区”“楚湾考古成果展”等系列公众考古活动,更大范围地推动遗址所在地社区居民了解考古、认识楚湾遗址,唤醒乡村文化活力,增强农村居民遗产保护意识,激发自觉和自信,形成从考古工作者到公众、从基层干部到村民、从成人到学生的一场全社区联动,努力让考古这一连接古今的文化事业为当地乡土建设提供更为厚重的文化滋养,为塑造美丽乡村提供多方面支持。

    

责任编辑:王涛
支部指导的青年考古人学社被团中央基层建设部确定为定点联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