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教师党支部成功举办“携手筑梦”师生学术论坛
为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与学术研究能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2025年1月3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系于理科楼430成功举办“携手筑梦”师生学术论坛暨第61-69期“鸿雁”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植物生物学系主办,植物生物学教师党支部、研究生植物学第一、第二党支部承办,学院近100名师生共同参加。论坛由植物生物学系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周冕主持。
论坛第一项为教师学术报告。李夏璐老师围绕“人易错型DNA聚合酶ζ活性管控机制”展开报告,详细阐述了人细胞在确保Polζ应对复制压力、参与DNA损伤耐受途径时,如何精准限制其低保真性DNA合成,以降低对基因组稳定性的负面影响。汪颖老师则聚焦“Stochastic Gene Expression and Mesophyll Protoplast Regeneration”,揭示了植物单细胞再生的新机制,提出单细胞再生的“转录组选择”模型,她指出原生质体化后的基因随机表达为单细胞水平的“演化”创造了条件,而培养条件则筛选出能够再生的基因表达组合。两位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随后,学生学术报告环节有序进行。2023级博士生付梦谣深入研究了“卵菌效应子HaRxL10劫持生物钟组分CHE干扰植物发育和免疫”的分子机制;2021级博士生康靖分享了 “类钙调素调控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 的研究成果;2021级博士生孙钰佳阐述了 “拟南芥CNGC2-CNGC4-CaM钙通道复合物介导eATP诱导的免疫反应”;2021级博士生朱文文汇报了“生长素合成基因 YUCCA10 调控拟南芥成花转变的机制初探”;2023级硕士生苏轩政聚焦 “AtFIP1 assists the nucleus localization of AtCPSF30 and Affects filament elongation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AtTCP15”展开讨论;2023级博士生陈扬波对“MED蛋白糖基化修饰调控光周期开花的分子机理研究”提出独到见解;2022级博士生苑仁绅介绍了“植物SKIP功能和机制研究”的阶段性进展。同学们扎实的科研工作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论坛最后,主办方为各位主讲教师和学生颁发了证书和纪念品,对他们的学术成果表示肯定。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还增强了学术凝聚力,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尽管论坛已结束,但它激发的学术热情将在师生心中延续。未来,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教师党支部将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助力学术之花绽放,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在此,衷心感谢为论坛成功举办付出努力的全体师生,祝愿大家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收获更多成果!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命科学学院必将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