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案例一:高职院校“学思践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之成果内容

2021-01-18 18:55:44

二、成果内容

“学思践悟”,即学习-思考-实践-觉悟。“学思践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知行致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核心,以“课程-文化-心理-网络-实践”五大模块为支撑,以思政育人系列平台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以“知行致悟”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奠定理论基础

 

“知行致悟”理念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理论,在中国传统“知行合一”思想基础上,把知行关系提升到新的层次,提出“致悟”的目标。“悟”是人的思想与行为及两者贯通、融合的至高境界;“致”是争取达到、努力实现,既意味着教育者积极创造主客观条件,更强调培育受教育者努力自为,形成自致和自悟。“知行致悟”要求教育者引领、培育受教育者实现理论认知、实践探究、价值追求三方面的统一。

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此理念达成共识,并身体力行,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全面渗透,使学生在提高理论认知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探究,在知行并进中有所体悟、领悟以至觉悟,不断增长人生智慧,确立科学的信仰,促进更高层次的“知行合一”。

(二)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核心,强化主渠道作用

1.拓展新思路,融合知与行

2008年团队贯彻“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思政课教学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成为“知行致悟”教育理念的雏形、构建“学思践悟”模式的起点。

2.空间讨论课,革新教与学

依托云空间开展“两个阶段、六个环节”空间讨论教学,第一阶段(线上环节)进行理论讲堂、抛砖引玉、思想交锋;第二阶段(线下环节)开展助教总结、课堂深化、教师提升,形成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教学模式。

3.创作微电影,助力思政课

微电影《妈妈来了》荣获2017年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特等奖。围绕“感恩-成长、服务-成长、和谐-成长、诚信-成长、文明-成长”等主题,开展了“思想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拍摄活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和感动。3年来学生拍摄微电影1563部,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4.沟通全时空,适时解疑惑

面对“无日不网、每日必网”的大学生,学校始终坚定“学生在哪里,教师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搭建了“问学、问道、问人生”“心灵家园”等网络空间平台,运用QQ、微信等媒介为学生答疑解惑,“阿秀姐”(王秀霞老师)每天与学生交流3小时以上,近5年网络空间互动达81607人次;开展线下“筑梦面对面”师生交流谈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极具亲和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改革创新,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大学生心里,成为他们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三)以“课程-文化-心理-网络-实践”五大模块为支撑,形成聚合效应

1.课程同向引领。在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思政课教师与各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师对接,共同挖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发挥通识课和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作用,使隐性思政教育与显性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课程育人。

2.鲁商文化浸润。深入发掘鲁商文化精华,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建成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成果,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化育学生品德、浸润学生言行,实现文化育人。

3.心灵能量滋养。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支持保障和自我教育等五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全面提升与重点关注、积极预防与及时干预等措施,滋养学生心灵,实现心理育人。

4.网络思政助航。充分利用云空间、移动互联网等手段,举办系列网络主题活动,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网络育人。

5.服务学习导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服务学习中心,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指导,以劳动服务学习、专业服务学习和社团志愿类服务学习三种形式为载体,开展全员参与的服务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2012年以来,已有6届35270名学生参加了320万人次各种形式的服务学习活动,实现实践育人。

(四)以搭建思政育人系列平台为依托,拓展思政教育路径

1.建立国家级、省级课程学习和交流平台

建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学生搭建了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借助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和山东省联盟,为思政课教师广泛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2.创建鲁商文化博物馆、尚德论坛等文化普及宣传平台

通过深入研究鲁商文献,广泛搜集相关器物,精心设计,建成鲁商文化博物馆,成为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命名的“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已有12452人次进行了参观学习,宣传普及了鲁商文化。

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热点、难点,邀请省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专家举办尚德论坛,进行专题讲座,已举办50期,成为开阔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思想的综合文化平台。

3.建设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山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等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充分发挥全国示范中心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面向全省高校举办专业技能系列培训,提升了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建成四级网络服务社区、新媒体联盟等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依托网络云空间,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个人四级网络平台。成立网络新媒体联盟,打造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网络微平台,有效发挥了校园网络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

5.建立服务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

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校园劳动服务学习平台;依托济南市志愿者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共建志愿服务学习培训基地;与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济南市公交总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15个校外服务学习基地。

(五)以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形成思政教育合力

打破条块分割,建立了“教导合一”的教书育人新体制。学校教育教学部融合了教务、学工、团委、招生等工作职能,二级学院实施教导部和团总支合署办公,形成了多元协同机制;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按专业配置,协助参与专业建设,思政课教师和各二级院部教师对接,共同挖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效融合机制;把学生课堂表现、日常表现、诚信状况、奖惩情况、服务学习实践成绩等纳入考核,实现了理论教育、日常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全程评价机制,确立了教师与学生评选表彰和监督考核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了“学思践悟”模式落到实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之成果内容。发挥通识课和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作用。成为开阔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思想的综合文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