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本色|胡杨下的听诊器:从沂蒙到西域的教育传承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深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展现学校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崇高形象,涵育尊师重教文化,让我们一起聆听山东医专临床医学系内科学党支部刘海军同志援疆的育人故事。
2024年8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刘海军同志跨越万里去新疆喀什进行支教。入疆后他克服地域差异与生活不便,积极参与到学院开学迎新、专业学科建设、技能大赛、科研申报、结对帮扶、教学督导、产教融合等各项工作中来。在新生开学迎新现场,面对来自疆外学生及家长的疑虑与担心,他在烈日下与当地老师一道,耐心答疑解惑,让从疆外来到这里求学的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并利用自身成长经历积极为新入校的医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学习规划,帮助同学们在离家万里的地方上好“开学第一课”。
除了完成日常承担的课程教学及学院督导工作外,刘海军同志还放弃休息时间指导2名学生参加2024“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临床技能诊疗大赛,取得优秀奖。作为主持人获批立项首批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并进行了初步课程建设。为提升边疆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他与青年教师座谈调研,获批立项山东省教育教学课题1项(对口支援专项)。
在给当地成人教育班学员上课时,面对来自当地基层医疗机构的维吾尔族医生,他们医学基础薄弱,课堂交流略有困难,刘海军同志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在备课中重塑教学模块,充分利用视频、临床教学案例、小组讨论、临床思维训练等方式教学,同时教会他们使用医学专业网站检索、DeepSeek提问技巧等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业务水平的提升。
行走在喀什的道路上,远望那片片金色的胡杨林,刘海军同志知道心中的关爱、胸前的听诊器、手中的柳叶刀永远是临床医学教师每日跳动的音符。通过教育援疆行动,让自己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行动”,做到“知行合一”,认真践行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他希望西域喀什的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听诊器,像喀什格尔的胡杨一样,在西域这片大地上、在帕米尔高原上散发永久的生命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