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当代,惠泽千秋
系别:外语外贸学院 班级:20应用英语5班 姓名:黄茗晴 指导老师:宁贵
“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但斯人已逝,精神不朽今日神州,风吹稻田千重浪这个从泥土里来的追梦人安心地乘着白云归去。
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联合国经社事务部这样评价。“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但斯人已逝,精神不朽今日神州,风吹稻田千重浪这个从泥土里来的追梦人安心地乘着白云归去。
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联合国经社事务部这样评价。这是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的评价。“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是农民朋友的赞誉。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我们常看到的袁老,总是挽着裤脚,在田里拨弄稻子的景象,无论是播种季还是收割季。
他活在抗战时期,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小时候的他不懂生计之苦,但在逃难中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色如菜的中国人,看到饥饿、灾荒和满目疮痍的国土,他的内心深处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这一点激励着他去学农,这一学就是一辈子,在这一路上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好在那个年纪的他,心怀雄心壮志,眼看到农民生存之苦,便暗下决心,立志为这个国家的农民做点事。
毕业后他被派到安江农校任教,那里地区偏僻,风景却是优美,有山有水,那时他还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一把小提琴来丰富他的生活。意想不到的是,1960年,大饥荒来了,人们每天都在挨饿受冻,袁隆平经历了这一次困难时期,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解决中国粮食问题。1961年7月,袁隆平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穗株,他把这穗株精心培育,结果让人大失所望,这些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自那之后袁隆平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拜访专家,得知这水稻的生长优势是可以被利用的,但前提是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在1964年袁隆平开始了漫漫的寻稻之旅,每天吃完饭就下田,双手双脚被水泡得发白,在茫茫稻海中寻找是极其困难的,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终于,半个月里从将近十四万株中找到了第一株,这使得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之后又花了几年时间在观察几十万株野生穗稻找到了六株野生雄性不育水稻。培育成功后他发布了一篇关于这次水稻的文章《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同时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这并不影响他的研究,不久他成立了水稻研究小组,经过对雄性水稻的反复培育,700株水稻下田试行,但好景不长,种下不久这些水稻在大雨后一夜之间发生人为毁苗事件,不仅如此,1968年,袁隆平带着两个学生辗转南北,七个春节未曾回家,开启了极为耗时的育种试验,无论他们多么努力,花费多长时间,结果都不尽人意。他没说什么,也不管外面的质疑,继续埋头苦干,这次的方向转为杂交选育,在1974年,新种子证明了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杂交优势的优势让产量大大提高,同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1976年全国大面积试种杂交水稻,全国产幅提高20%,到1988年,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种杂交水稻,袁隆平解决了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为我国水稻的增产增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一年又一年扎在田野里,将水稻的亩产从600公斤,提到700、900、1000…远远地将其他国家甩在了身后。有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的沃尔夫奖也颁发到他手中。23个国际大奖,无数的科研头衔,声誉渐隆,越来越多的称赞都汇集到他的名下。袁隆平却说:“在杂交水稻方面,我是做了一些工作,但最终的成果,是广大科技人员和基层民众一起努力得来的,功劳不能只归功我一个人。我只是为中国人吃饭做了一点贡献,别的赞誉,我不能接受。”
人们常说:“人无趣,不成活。”排球和游泳,是袁隆平强身健体的最好途径。70多岁时,他在田里走起路来,比年轻人都要快。甚至在今年他还坚持研究水稻。2021年5月22日,袁老永远离开了我们。公号“人民日报评论”在怀念文章中写到: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为了实现梦想,袁老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人们怀念他因他不问名利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怀揣“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