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学习陈延年、陈乔年故事有感
商学院 20金融1班 程诗怡 指导老师:吴浩然
“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 ——陈延年。
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烈士,1927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
“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这振聋发聩的呐喊,就是出自于他,一位仅29岁的青年。他就是陈延年,陈独秀的长子,陈乔年的长兄。1898年,陈延年出生于安徽南水关旧居,他的父亲陈独秀,当年正赶赴水深火热的东北。父亲事务繁忙,陈延年小时候与陈独秀的相处并不多,所幸的是,他有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弟弟陈乔年,两人相互陪伴,一起长大。或许因为父亲是陈独秀的缘故,兄弟俩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不是因为所谓的光环,而是来自父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受到的那一份责任。
陈独秀犹如是一盏可望不可及的油灯,在兄弟俩梦醒时、迷茫时,发出那微弱但耀眼的光芒,好似在提点着他们:“往前走,再往前走”。血浓于水的牵连与牵绊,让兄弟俩与父亲的路途慢慢交汇,相融。1922年6月,陈延年、陈乔年俩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旅欧少年共产党委员。次年3月,两人又受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大革命爆发后,俩兄弟奉命回国,到各处进行政治宣传工作。与历史上其他杰出的共产党员一样,他们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外,还深入贫苦一线,为成功领导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个年轻人满腔热血,在李大钊的带领下,毫不胆怯地投身革命斗争之中。年轻,只能说明他们拥有更多的精力、更清晰的头脑、肩负着更重的担子。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非常不幸地被逮捕入狱。为了获得有利的情报,敌人对陈延年严刑拷打,企图从他嘴巴里得到一些消息。然而,面对酷刑,陈延年是宁死不屈。最后,陈延年死在了刽子手的乱刀之下,英勇就义,年仅29岁。
陈延年曾说过: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 而他确实做到了,在就义前,坚决不跪谢受刑,挺直了腰背。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陈延年始终是站着的,他站立在广袤无垠的祖国大地上,他站立在崇高无上的革命终点上,他的气息,他的眼波,经久不消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国民党杀害陈延年和的危险环境中,陈乔年仍义无反顾地来到上海,接替兄长未竟的事业。和哥哥陈延年一样,陈乔年最后也是遭了叛徒的道,1928年,被敌人逮捕。也和陈延年生前的遭遇相同,在牺牲之前,陈乔年也遭到了非人的酷刑,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只为从他嘴里撬出些有用的信息。但陈乔年咬紧牙关、横眉冷对、不发一言。在受刑后,陈乔年还不忘嘱托战友,千万不能丢了革命的气节。走向刑场前,他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1928年6月6日,上海枫林桥畔,年仅26岁的陈乔年牺牲了。
这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以刚强的意志和浩瀚的党员气节,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演绎了历史的悲壮曲折。或许他日重逢,他们仍是无畏少年。
文人的反抗总是无声却最为壮烈的,他们是从根本上去改变一个人,一件事,过程漫长且艰辛,这就是革命,一条血雨腥风的百年征程。但仍然有无数愿意加入的人,他们无怨无悔,前仆后继,有着死而后已、舍我其谁的归属感。他们像是一股绳,看起来势单力薄,却能扭作不能化解的结。他们心知肚明,要革命就会有牺牲,只有有牺牲,才会带来新的生机。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信仰,数代人呕心沥血的付出,让这样一条路变成一种传承。因为有革命的存在,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站起来,不仅是去除了身体上的禁锢,还甩掉了精神上的镣铐。看着如今夜晚明亮的万家灯火、听着夏夜里的蝉鸣蛙叫、嗅着绿草花丛中的缕缕清香,忽然一瞬间明白了,蕴含在那句“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中的大义。我们何其有幸,能有那样一群前辈,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之后,还费心尽力地排除千难万险,为我们搭好那一座桥梁。合肥有条延乔路,延乔路旁有住宅,有派出所,有小学,有祖国的花朵,有国家的希望,最终通向繁华的康庄大道。每一个在革命历史中闪闪发光的名字,都应该被记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