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做到德高、学高、艺高。11月,在“2018-2022年教育高等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讲到,教师要做到育人水平高超之“五术”,即,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
为落实讲话精神,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商学院成立了教师教育与发展中心(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简称FDC),并以此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1月16日,FDC于上海财经大学校史馆成功举办了第一期赋能工作坊。此次赋能工作坊旨在通过敦煌壁画巡展讲解研讨活动,体验教师激励和感染他人的能力,探讨教师如何赋予学生持续成长的动力。通过了解敦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立足德高;通过体验赋能技术,立足艺高。该活动一经推出就收到热烈反响,吸引了诸多商学院教师踊跃报名。当天,包含商学院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的研讨团队,利用周末下班后的时间参加了活动。
教工支部的党员同志纷纷佩戴党徽,在一场中华灿烂文明的洗礼中,开展了一次爱国主义主题党日活动。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活动第一阶段,由敦煌壁画巡展特约讲解员葛信晔老师向到场的各位老师讲解敦煌展。葛信晔老师的讲解富有激情,她从敦煌在丝路上的历史角色开始,讲到敦煌艺术在全球的影响力;结合时代背景,葛老师解读了每一幅壁画的艺术价值,渐渐令听众对丝路智慧心驰神往,葛老师的讲解展现了一个知识工作者的文化自信,现场听众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对敦煌的热爱,感受到自己因此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经过体验知识传授中的赋能,引发了大家对于教学方式的思考,工作坊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传递正能量的能力是天生的吗?
活动第二阶段,由教师教育与发展中心主任叶巍岭老师主持,针对赋能式教学中的两个主题组织大家讨论。这两个问题是:第一,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知识讲解和激发学习动力哪个是首要目标?第二,在教学中自觉传递正能量的能力是天生的吗?
葛信晔老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我们所探讨的,不是某一节课或某一次展览的问题,而是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人生的长度不由我们自己决定,但人生的宽度和浓度却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当我周游世界,看遍风景过后,走进敦煌,我才发现,世界就在这里。敦煌,是每个人经历的投射。我爱敦煌,所以我能把它讲得很完满。本次活动,有这样一群高知分子聆听我的讲解,而他们又会把这份热情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从而影响更多的人。我希望大家都能爱上敦煌,这是我讲解的目标。”
几位资深MBA授课老师表示,授课中的表达能力,可能受天赋很大影响。但是教师对职业的喜欢程度,也是能否享受课堂的决定性因素。真正热爱这个职业的教师,会尝试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感受课程的有用性,他们的通行做法是,将其自然地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与课程相关的事例,用到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与讲解当中,丰富课程的有用性和趣味性。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当时读MBA时观察到的同学们的感触。她提出,课堂上的赋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正能量会赋能于学生,而与此同时,学生热烈的小组讨论,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会激发老师的授业热情,激励老师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在教学上。
商学院新晋教师们也表达了自己对课堂的享受。他们认为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觉得自己可以长期与年轻一代沟通交流,通过自己的课堂不仅授予他们知识,更重要是影响了学生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影响了学生们的个人发展规划。这种因影响他人而带来的自我成就感,是一种职业幸福感的来源。
最后,教师教育与发展中心主任叶巍岭老师综合了大家的发言。演讲能力的确受天赋的影响,但是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学会将生活融入课堂,赋予学生持续成长的动力,就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总体上,创造美好的学习体验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平衡,从理性的角度,好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感到足够水平的有用性,而感性的角度则需要在教学中为课堂创造积极情绪体验,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足够的水平,总体的学习体验才会是积极的。FDC赋能工作坊的目的,就是帮助教师从这两个角度来评估和提升教学体验,既提升教学效果,又能让教师享受站在讲台的每一分钟!
FDC的负责人叶巍岭老师最后引用了冯骥才先生的话作为总结:“我们(知识分子)所继承的敦煌精神,就是丝路上曾经有过的圣火”。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传递知识的圣火,用热情感染和赋能学生。
FDC此次举办赋能工作坊是商学院开展教师“工作思政”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尝试,通过助力商学院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成长,真正帮助教师回归本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贯彻执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落地落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