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普浸润故居 力学点亮童心——郭战胜教授走进钱穆钱伟长故居开展趣味科普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29 08:44:51

2025年10月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在钱穆钱伟长故居开讲。来自钱伟长先生亲自创办的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教师郭战胜教授以“玩具中的力学”为主题,为鸿山街道七房桥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沉浸式科学课,用趣味解读搭建起力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让科学家精神在故居的文化氛围中薪火相传。


玩具当“教材”,抽象力学变“可触摸”

“大家知道刘谦老师的‘魔壶’为何能倒出不同饮料吗?”讲座开场,郭战胜教授展示魔壶魔术,瞬间点燃现场观众的好奇心。随后,他拿出“鸳鸯壶”实物现场拆解,露出壶内“双腔结构+控流阀门”的核心设计,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日常器具背后藏着科学原理”。郭教授紧扣“玩具中的力学”主题,将力学领域的静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等抽象知识,融入不倒翁、陀螺、气球等常见玩具,通过“观察—体验—拆解—联想”的教学法,让力学变得可触可感。

从不倒翁看“重心稳定”。郭教授展示不同造型的不倒翁,让同学亲手推倒、观察复位过程,详解“重心稳定”原理—底部配重使重心集中在接触面附近,倾斜时重力产生“回复力矩”推动复位,“胖底瘦身”设计正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强稳定性。从讨论“台灯底座做宽做重”“行李箱滚轮设计”等生活日常到探究“空间站内如何给蔬菜浇水”的脑洞大开,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和科技前沿中相通的力学关联。

用“消失的饮料”解密虹吸郭教授设计“消失的饮料”互动游戏:用曲管连接高低两个水杯,注满水后,高杯饮料顺着曲管“逆流” 到低杯。“这是虹吸现象!”郭教授讲解三要素:“水往低处流是内因(重力),大气压是外因(推力),曲管满水是触发条件(排空气)”,并以“虹吸式马桶为何冲力大”提问,引导学生关联生活科技。

从陀螺、气球看“运动规律”对比不同重量陀螺的旋转时长,郭教授阐释“角动量守恒”——质量越大,角动量越大,受摩擦力矩影响越小,旋转越持久;放飞充气气球时,他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指出气球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与火箭推进、喷气式飞机飞行原理一致,让学生发现“玩具运动与先进科技的共通性”。

从“被动听”到“主动探”,种下科学种子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互动”贯穿始终。郭战胜教授不仅让学生亲手操作玩具、观察现象,更以一连串启发性问题引导深度思考:“虹吸现象改变‘水往低处流’了吗?”“空心篮球的重心在物体上吗?”“不倒翁原理能怎么改善现代生活?”

“以前觉得力学很抽象,今天玩着不倒翁就懂了重心!” 鸿山街道七房桥社区学生卫思航兴奋地说。讲座尾声,郭教授鼓励大家:“身边的玩具都是‘科学素材’,要像钱伟长先生那样,从生活中找科学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科普有温度,传承显力量

这场“玩具力学课”,既是一次科普创新实践——以玩具为载体破解“抽象难理解”问题,实现“玩中学、学中悟”;也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学以致用”的理念。置身钱伟长先生故居,学生们透过先生的力学笔记、研究的问题,近距离触摸“从家乡走出的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更在“玩”玩具中学习了力学的基础原理、领悟到力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公式,而是藏在不倒翁、曲管里,它无处不在。

此次活动以钱穆钱伟长故居为文化载体,既充分发挥了名人故居的科普教育功能,又将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融入日常科普实践。通过将专业力学知识转化为儿童易于理解的趣味内容,有效提升了社区科普工作的质量与感染力,为推动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丁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轻松氛围中掌握了力学原理,同时收获了沉浸式科学体验,真正实现了 “玩中学、学中悟”。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