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燃动“红色引擎”,凝心聚力筑牢“红色堡垒”

2024-03-05 14:40:59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5月,现有党员22名,其中教师党员3名、学生党员19名;正式党员8名、预备党员14名。自成立以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宗旨,以建设“创新实践型党支部”为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支部管理体制机制,遵循“党建引领赋能专业实践”的培育理念,多措并举探索“党建+”融合式育人体系,在促进学生党建与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擦亮政治底色,创新学习方式,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支部党员教育工作始终,促使支部党员真学、深学、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突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让政治思想教育入脑入心。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理论和实践分享两讲同开,持续推进“青马研习社”理论学习平台建设,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上海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策划开展组织生活、专题研讨、主题党日超30余场,累计学习时长高达500小时

主题教育期间,党支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理论武装的政治自觉,形成了以“专题领学、集中统学、日常自学、立体联学、靶向研学”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学习模式,用好市委宣传部“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马新观大讲堂等资源平台,主动邀请市委党校专家开展5场专题辅导,开展“重走一大路·忆史守初心”、《望道》电影党课等主题实践活动,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指引与价值航标。

同时,党支部还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放在核心位置,重点打造“3*3”传播矩阵,以主题班会、党团活动、党员培训为主渠道,以红色青春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声”宣传微团队、“兴业讲堂”青年理论宣讲团等三支宣讲团队为抓手,以“虚拟主播微讲堂”“行走的党课”“金句来啦”等三大课程体系为平台,研发设计了“新青年与新时代”10集系列微课,围绕“传媒青年的青春力量”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全面、立体、系统地推动新思想、新理论进社区、进课堂,在专题研讨、集体备课中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让青年既共鸣又共情。

二、强化管理监督,淬炼青年成色,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2023年,党支部在规范制度建设、夯实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对标《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建工作制度》《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管理办法》,围绕党员发展、培养考察、党群联动等多个维度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多维网络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党员考核标准,全面敦促工作制度体系化、管理服务精细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党员发展标准化,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向心力,不断淬炼青年党员成色,筑垒红色教育阵地。

同时,党支部也抓紧抓实组织发展工作,以“党员教育量化管理体系”为抓手,9大党群学习小组为载体,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成长档案,在支部党员联动积极分子、带动优秀团员的网络体系中,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质量关”。

三、聚焦“四力”实践,突出传媒特色,品牌建设有声有色

以打造“创新实践型党支部”为目标,党支部始终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题主线,以专业特色赋能党建育人,贴合新时代青年特点生产原创内容,引导青年党员以全媒方式讲好、讲活、讲新中国故事、红色故事、青春故事、上大故事,策划推出了《星火人物志·龙华篇》系列动漫、《对话1922》系列短视频、“听TA说”虚拟主播微讲堂等一大批优质媒介作品,为传承红色文化注入青春力量,被“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转载报道。

同时,党支部还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注重发挥网媒优势,积极搭建“互联网+党建”的学习教育前沿阵地,探索建设以微信公号、B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为核心“互联网+”网络思政工作阵地,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叙事风格、语言体系、表达方式,为宣传教育工作注活力、提人气,全面提升前沿思想、创新理论的宣传广度,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全参与。截至目前,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共发布62篇微信推文,57篇“育人号”文章,累计阅读量超3万人次,网络空间建设成果颇丰。    

四、深化校媒融合,探索共联共建,打造协同育人格局

为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加强对青年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党支部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网端运营部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联动,合力打造“新青年党建工作坊”,以多元的融媒体形式为载体,开展红色寻访实践、青年结对帮带、青春思享研习等主题项目,着力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血脉,讲述青年奋斗故事;“旅游时报”携手组建“Z世代海派文化考古团”,打造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三大IP,主动讲好上海的城市故事;“长三角之声”“学习强国”平台合作,在淮海中路街道打造“长三角党建直播间”,让青年理论宣讲团将青春之声带入基层社区、里弄空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在学院党委的支持关心下,支部成员还前往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学习交流,共话新传青年的成长发展,探讨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的高质量发展。

五、凝聚青春合力,铸牢青年本色,社会服务见行见效

围绕“立德树人”的工作重心,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时代发展和师生需求,“予露义工队”为抓手,以学雷锋日、国家志愿者日为引擎,通过拉菜单创品牌等形式,全面开拓青年志愿服务路径,积极打造有温度、有思想、有实效的校内外志愿服务实践体系,引导支部成员、积极分子面向基层一线,服务师生群众,铸牢青年本色,在同心同行、公益奉献中感悟信仰伟力、践行初心使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党支部组织策划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党支部设置“新声”信箱作为收集师生意见和建议、帮助师生排忧解难的重要渠道,及时回复师生来信,帮助师生答疑解惑;策划开展“书香一缕,‘新’火相传”2023毕业季图书漂流活动,号召广大毕业生在与上大、与新传告别之际,把对上大的爱寄情纸墨、化于书香,让闲置好书“动”起来,在以书为媒、以书促学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共沐书香校园;整理汇总了新传本科生参赛指南,将适合新传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资料汇编成册,为同学们的参赛提供便利和指导。

党支部还积极组织支部成员参与“微时代”微信小课堂等“为老助老”项目,组队前往红色场馆担任讲解员和志愿者,4名支部成员参与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活动,把深化主题教育和践行理想信念结合在了一起,年度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5900小时,充分体现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厚实能力基础,补足短板弱项,持续激活党建活力

过去一年,本科生支部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荣获“上海大学本科生标杆党支部”“上海大学本科生优秀主题党日案例”等荣誉;1个项目获评“一支部一项目”品牌项目;1个项目获评第十九轮基层党的建设“好项目”一等奖。同时,党支部还为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累计超过5名支部成员曾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主体赛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0名支部成员曾荣获“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市级奖项、15余名支部成员曾荣获“上海大学优秀学生”等校级奖项;累计超过11名支部党员推免至到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深造,3余名学生进入中建八局等单位,更进一步投入到服务国家的青春实践中去。总结前期建设的经验教训,仍存在不足并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1、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发挥仍需加强,不断提升支部内部凝聚力。由于毕业生党员就业压力大、毕设任务重等原因,部分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时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导致党员主体地位意识弱,难以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未来,党支部将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及创新支部活动形式等途径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支部成员在支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从“被组织、被学习、被教育”转变为“组织者、学习者、教育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贡献自己的力量。

2、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仍需凝练成果,形成典型经验。支部在打造组织生活体系、强化学科融合特色、提升支部工作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凝练和完善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支部接下来将总结凝练支部培育创建样板党支部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并通过共联共建等形式,同其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交流学习。

3、支部创建党建品牌活动仍需加强宣传推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支部依托学科优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了《对话1922》等系列品牌党建活动。当前仍存在的问题是,已有活动的宣传推广范围仍局限在院内或校内,亟待进一步提升宣传影响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接下来,为更广泛宣传支部建设成果,拟开展品牌宣传计划,通过校园媒体、社交平台、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宣传党建工作成果和特色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党建交流活动,邀请其他兄弟院校党支部到支部进行参观交流,推动党建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本科生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尹泽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在促进学生党建与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