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接“心意”,社区扬武魂:新院学子为卢氏心意拳传承注入新活力

2024-04-14 11:45:43

     2024年3月3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硕第一党支部联合策划并开展社会实践项目,深入曹杨街道花溪园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卢氏心意拳”在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承之路。

tempImagecHyzkK.gif

     据拳谱记载,卢氏心意拳起源于岳飞将军所创的心意拳,以“实用、长寿、易上手”为特色,基本内容分为八个大杂拳和七十二小手,因其拳法模仿的十种动物形似十种人形,也被称为“十大形”。卢氏心意拳由卢嵩高宗师在上海普陀区发扬光大,具有上海文化内涵、精神气质,是大上海武文化的优秀代表。2021年,卢氏心意拳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普陀区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曹杨新村街道工作室继续传承与发展。卢氏心意拳传承人通过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课程体验,增强了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

640.png

     在本次社会实践项目中,团队成员以严谨的态度和满腔热情,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与卢氏心意拳的国家级传承人余江老师及其弟子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访谈,大家对卢氏心意拳的悠久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了解到卢氏心意拳与上海城市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团队深刻感受到,卢氏心意拳的传承不仅在于技艺的传递,更在于一种精神的延续,它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将武术与革命事业紧密结合的光辉历程。在传承过程中,以李尊贤为代表的卢氏心意拳弟子们,将传授和学习心意拳与革命事业相结合,为上海乃至国家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红色基因至今仍然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投身于心意拳的传承和发展。随后,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这种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向余江老师及其弟子们学习了卢氏心意拳的基本功法,感受到卢氏心意拳武术的博大精深。

640.png

     项目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了解到目前卢氏心意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座谈会与传承者深度交流,对传统武术实践空间缩小、非遗受众群体减少、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尚待进一步发掘等话题进行讨论。随后,团队成员积极发挥自身的新闻传播专业能力与知识,为卢氏心意拳的新媒体传播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传播推广建议。团队利用短视频平台的高传播效率,拍摄了一系列关于卢氏心意拳的微纪录片,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和精彩的视觉呈现,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力。此外,团队成员重点采访了较为年轻的弟子,传播新一代传承人的想法和思考,还提议帮助建立卢氏心意拳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教学视频、传承人访谈以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以增强与公众的互动和参与度。

640.png

     通过这次联合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实现了知行结合,充分展现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新闻传播专业在非遗文化传承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团队的建议和行动为卢氏心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更是对新闻传播专业社会责任的深刻践行。团队成员们表示,他们期待新闻传播的力量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使卢氏心意拳等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他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定能让世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与时代风采。








责任编辑:尹泽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硕第一党支部联合策划并开展社会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