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教学科研专业特色和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认真讲好海大战疫的“大思政课”。
为丰富疫情期间学生在校生活,强化港航专业特色与社会服务能力,交通运输学院依托 “教授引航站”育人平台,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落细、落实,发挥国际航运系教工党支部作为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支部的示范作用,与交通运输系教工党支部联动,面向航运强国建设,致力打造大思政在线讲堂,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方式,开展“航运前沿系列在线主题工坊”系列活动。
一、
面向航运强国,把握时代问题,善用“大思政课”
2021年3月,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以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指引,国际航运系教工党支部与交通运输系教工党支部多次召开筹备工作协调会,深入讨论系列活动的定位与主题,一致认为:立足我国航运强国建设实践,聚焦航运业发展前沿问题,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合力是面向青年学生举办好本次系列活动的关键。
围绕“大思政课”蕴含的“育人”和“协同”两大核心,本次系列活动最终确定了“低碳航运”、“数字港航”、“区块链”、“极地航行”、“航运安全”和“航运文化”六大讲座主题,意在从多元视角引领青年学生了解航运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航运强国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责任与担当。系列活动充分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利用学校长期积累的产教融合优势,邀请了六位业内资深专家作为主讲嘉宾。通过嘉宾们贴近航运实务和航运发展前沿的内容讲授,有助于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走进航运的“社会大课堂”,感知航运业的最新发展脉搏,进而增进行业认识,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二、
校企同心抗疫,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合育”格局
通过打造“合育”格局,调动各方资源参与课堂教育,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学院发挥长期以来产业需求为育人导向的办学优势,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组织主线,通过联系校友与行业专家,确定与六大讲座主题相对应的业内权威主讲嘉宾,包括原“雪龙号”科考船船长王建忠先生、BIMCO亚洲区域总经理庄炜博士、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冬博士、海南丝路微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健先生、上海海事大学高级船长顾维国副教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逸奇先生。
同时,从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角度考虑,学院充分发挥国际航运系教工党支部作为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支部的示范作用,与交通运输系教工党支部联动,推荐了六位研究方向与讲座主题密切相关、且具有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作为对话嘉宾参与讨论,包括王学锋教授、陈扬教授、章强副教授、郑剑副教授、孙领副教授和付姗姗副教授。
微光聚大爱,同心克时艰。从4月6日到16日,12位校内外专家携手,克服疫情对生活与工作带来的诸多困难与不便,用责任与使命、奉献与担当,为疫情管控中的学生倾情打造了六场“海味”浓郁的知识盛宴。
“教授带你开‘盲盒’——航运前沿系列在线主题工坊”活动宣传海报
●
三、
强化历史视野,深化实践思维,践行铸魂育人
本次系列活动在内容编排上着眼于航运业的生产实践与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六位主讲嘉宾围绕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航运细分领域的发展脉络展开讲述,增强了“大思政课”育人的宽度和效度,创新“大思政课”的模式,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在探索中深化思维。
4月6日,一封来自学院的书信拉开了此次系列讲座的序幕。其中,“极地航行”让同学们认识到南极科考、极地航道的开发的重要性,培养不惧艰险为国家科研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航运低碳”引导同学们为双碳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低碳环保的自觉心;“数字航运”培养航运领域的新一代人才聚焦行业前沿问题,勇于探索;“区块链”主题则使学生了解相关前沿技术及其场景瓶颈,为适应和主导未来港航产业的变革打下了基础;“航运安全”教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航运文化”提升学生构建历史眼光、文化自觉、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心。
来自学院的一封信
●
“航运前沿系列在线主题工坊”活动图片
●
★
★ ★ ★
★
本次大思政在线讲堂
充分利用在育人工作中构建的
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的强大平台
依托社会专家与学校教授
坚持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
培养新一代报效祖国的航运管理人才
★
★ ★ ★
★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