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 我,与信仰

发布时间:2020-11-11 15:26:26

朗读者·我,与信仰

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早年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智慧和信仰——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史铁生把他的新作题做《病隙碎笔》,我知道有多么确切。他每三天透析一回。透析那一天,除了耗在医院里的工夫外,坐在轮椅上的他往返医院还要经受常人想象不到的折腾,是不可能有余力的了。第二天是身体和精神状况最好(能好到哪里啊!)的时候,唯有那一天的某一时刻他才能动一会儿笔。到了第三天,血液里的毒素重趋饱和,体况恶化,写作又成奢望。大部分时间在受病折磨和与病搏斗,不折不扣是病隙碎笔,而且缝隙那样小得可怜!

然而,读这本书时,我在上面却没有发现一丝病的愁苦和阴影,看到的仍是一个沐浴在思想的光辉中的开朗的史铁生。这些断断续续记录下来的思绪也毫不给人以细碎之感,倒是有着内在的连贯性。这部新作证明,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不是一个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他的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残缺与爱情、神命与法律、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他的思考既执著又开阔,既深刻又平易近人,他的“写作之夜”依然充实而完整。对此我只能这样来解释:在史铁生身上业已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东西,足以使他的精神历尽苦难而依然健康,备受打击而不会崩溃。这是什么东西呢?是哲人的智慧,还是圣徒的信念,抑或两者都是?

(点击可播放视频)

大学生的坚持与信仰

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总是有许多的困难与坎坷的。有时我们是由于志向不明,没有明确的目的而碌碌无为。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我们自己的退缩,与自己“亲密”的妥协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使得机会逝去,颗粒无收。现在我遇到严重的困难,有些畏惧,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在此之前,有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我们尽量努力了,全力争取了,最后却没有做成的?答案是没有。似乎只要努力过,争取过的事情,从来没有失败的例子。那些让人悔恨的经历,反倒是那些退缩、软弱、不尽力争取的场景。所以,尽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妥协。做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该做的事情。

如果不坚持,到哪里都是放弃。如果这一刻不坚持,不管再到哪里,身后总有一步可退,可退一步不会海阔天空,只是躲进自己的世界而以,而那个世界也只会越来越小。如果现在不坚持,到哪里都是放弃,这句话是应该铭记在心的,时刻警戒着自己。

坚持只是信仰的一小部分,对我们自己来说,信仰像是一种归属、信任,会让人变得非常富有强大。感情上就像《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相拥而终,工作上就像《国王的演讲》里乔治六世的鼓舞人心。热血甚至极端的讲,就如鲁迅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信仰其实很多,可以是父母、爱人、朋友、事业,周国平先生在史铁生身上看到了一种信仰,至于你人生的信仰是什么,各自排名。



本期朗读者:彭洋,海事大学学生会会长,校书法、摄影、演讲比赛奖项获得者,上海学联正式代表,乐于倾听他人。在大学的最后时光,仍然在服务同学的路上发光发热,这,是他的信仰。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总是有许多的困难与坎坷的,不妥协,不畏惧,才是我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