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课堂是“大思政课”最佳教育舞台,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撼人心魄的上海抗疫实践,更是上海地区思政课教师开展“大思政课”的最佳教育题材。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指示精神,精心设计抗疫思政课教学方案,用心用情讲好抗疫故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一、树立“我在抗疫”的师德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尤其是抗疫特殊时刻,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抗疫行动,本身就是最能够让学生信服的教育方式。疫情就是无声的命令,全体思政课教师迅速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各种方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信任。正因为有了亲身经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起抗疫故事就特别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青年教师蒋成凤以“我在疫情中经历的二三事”为主题,向学生分享了自己在社区从事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的感人事迹:团购蛋奶蔬菜、垃圾回收和投放、快递收发和派送、分发抗原检测试剂、打扫楼栋卫生、公共场所消杀、慰问独居老人等等。她通过自己晨迎朝霞、晚披星光的抗疫故事向同学们诠释了疫情当前,唯有勠力同心,方能共克时艰的道理;青年教师马可可用自己做志愿者的经历,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协调核酸检测、维护封控秩序、帮助居民到医院配药。像这样默默奉献的故事,在马院还有许许多多,马院院长宋艳华在小区严格抗原检测的眼神、老教师朱漪每天在小区巡逻的身影、李玢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慈祥的声音、青年教师哈龙每天按时挨家挨户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身影、中年教师沈树永、费志杰、胡银平和李兰在小区像快递小哥一样运送抗疫物资的背影、身处封控区的詹静芳老师超负荷付出的辛勤汗水,这些马院教师的抗疫故事,看起来似微光,是微小而无畏的行为,却极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马院教师因为有了参加抗疫斗争的实践经历,他们在课堂上讲述抗疫故事,眼神是坚定有力的,声音是铿锵有力的,效果自然是极具感染力的。
二、启发学生深刻认识伟大抗疫精神
上海抗疫实践再一次验证了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追求是正确的。只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上海抗疫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马院结合疫情防控实践,启发学生深刻认识伟大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首先,深刻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价值。宋艳华饱含深情地讲到,“生命至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真谛,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光辉,体现了对公民基本人权的有力保障;朱漪教授理直气壮地分析,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上海是不可能迅速控制疫情蔓延势头的,再一次证明了“举国同心”的制度优势;蒋成凤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在突发疫情来袭的危机时刻,共产党员冲锋陷阵、普通市民义无反顾,一个个生动的抗疫故事,都是对“舍生忘死”精神的最好诠释;费志杰一针见血地指出,尊重科学,是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而只有尊重生命,也才能够真正的去尊重科学,想方设法用科学去拯救生命,这恰好是中国能够科学防疫的关键;唐洪森豪情万丈地指出,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那一个国家在不断推进“命运与共”理念推进全球齐心协力共同抗疫,恐怕只有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了。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角度深刻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意义。担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老师,把教材理论知识与疫情防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不同视角深入阐述抗疫实践具有的多重意蕴。宋艳华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重角度深入阐述疫情防控实践蕴含的核心价值,包仕国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阐述“动态清零”总方针的重大意义,马可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阐述疫情防控的治理经验,袁岳从“道、学、术”的辩证关系阐述抗疫包含的哲学道理,苏世伟着力用辩证思维启发学生正确看待疫情问题。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老师则不约而同地从人类疫情变迁史角度讲述我国疫情防控所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疫情防控问题
突发性快速传播的疫情给超大城市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面对青年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马院及时组织教师答疑解惑,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首先,科学解释“动态清零”政策。针对部分学生提出是否有必要用这么大的代价实施“动态清零”的疑惑,宋艳华院长要求全体教师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向学生讲清楚“动态清零”的人民性和科学性,讲清楚“动态清零”的目的就是保护每一个生命特别是保护老弱病残群体的生命,讲清楚“动态清零”总方针是我国经过两年的探索逐渐形成的代价相对较小的科学防疫举措,讲清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马院老师纷纷在课堂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两年多的时间里全球各国防疫政策的异同——中国从严格清零发展到现在的动态清零,西方国家则从严格控制疫情到所谓的“与病毒共存”即彻底躺平。从效果来看,中国在过去两年里实现了最小的疫情感染和最少的人员死亡。“动态清零”总方针是我国总结了境外疫情及应对的经验教训以后,采取的符合国情、尊重科学、适应规律的政策,因此青年大学生应高度配合防疫工作,坚定大上海保卫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其次,实事求是分析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针对学生关注的疫情防控中暴露的各种管理问题,诸如物资供应不及时、医院就医有困难、个别管理者失职等问题,马院老师均给予实事求是地分析,既不回避矛盾,又作出理性分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比较好的回应了学生的困惑。教师们引导青年大学生以大局意识、长远眼光和历史视野来看待这波疫情,同时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疫情之下的挑战,要将其作为一个有所学习、有所收获的特殊课堂。再次,及时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针对较长时间封闭式防控管理所出现的焦虑情绪,马院老师及时开展多种多样、细致入微的心理辅导。老教师李玢教授一直是学生的“知心妈妈”,她一次次通过温柔慈祥的声音安慰焦虑的学生,起到了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蒋成风、李兰、马可可、胡银平、楚盛男等教师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朱漪教授还专门制作了抗疫专题课件,给学生讲授自我减压的方式方法,受到学生欢迎。
四、积极创新抗疫思政课的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我校思政课教师探索混合模式教学改革,把疫情防控实践所蕴涵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突发疫情发生以来,马院全体教师不辱使命,勇敢地承担起在线教学重任,确保在线教学正常有序。首先,用综合性方式讲好抗疫故事。一面面高高飘扬的援沪医疗队队旗、一件件写满签名的“白衣战袍”、一个个生死营救的感人瞬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一个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这都是马院青年教师们课堂上的一幕幕镜头,他们带领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视频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演讲、新闻播报、抗疫故事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疫情的有效控制和迅速缓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次,用身边的抗疫故事来感染学生。抗疫战场,人人都是战斗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凡人英雄。马院教师注重用身边的故事激励学生坚持抗疫到底的勇气和信心。蒋成凤老师以《我能为疫情做点什么》为主题,通过讲述同学中间的抗疫“小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学们争相发言:一位放弃了回上海的家而坚守在学校做志愿者的女学生说,我虽然每天很累,但想到能为那么多同学服务,就感觉“累并快乐着”;一位正在方舱医院接受治疗的同学非常乐观的说“我很好,大家不用担心,我很幸运,我在的医院条件非常好”,她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方舱......有的同学在发言中多次哽咽,被自己和被他人深深感动;再次,用歌声来感动学生。疫情非常时期,情感教育具有特别的教育功能。朱漪老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充分挖掘红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原先红歌教学更多的是在导入环节加以运用,现在朱漪老师把红歌拓展到了课程内容讲解、知识巩固等环节。原先只是教师自己唱歌,现在在朱漪老师的感染下,学生也主动唱起了红歌。当学生在寝室里动情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时候,朱漪老师感受到了红歌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幸福感。
马院教师与真理同行,与情感交融,讲出了大学问,阐释了大道理,激活了大情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解析疫情防控总方针,以生动的抗疫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斗志。通过一堂堂抗疫“大思政课”,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成为伟大抗疫精神的践行者,不仅全面提升了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抗疫自觉,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