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剥开心中的茧,成就自信的蝶 ——家校联动用心用情陪伴抑郁学生
2023-03-23 09:52:33 古莉

一、案例简介

皮皮同学进入大学以来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水平,在同学眼中开朗优秀,平时也很让老师们放心。在大四上学期研究生推免选拔中,皮皮成绩差了几分,未能保研,但他自己有考研计划。不久后,他表示自己状态非常差,向班主任和我(辅导员)寻求帮助。在与皮皮深入交流后,我们了解到他自高中起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后,默默承受着抑郁症带来的睡眠、胃口、情绪上的一系列困扰,但因为担心周围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他一直未向大学里的老师、朋友提起过自己的病症,也不敢去寻求学校和社会专业机构的帮助。由于这段时间失眠沮丧、胡思乱想、精力无法集中,对生活感受不到期待等的失落感愈发明显,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无奈前来向老师倾诉。在与皮皮进行了交流后,我发现他是个思维敏捷、健谈的人,如果不是他的自我袒露,我不会觉得他有任何心理健康问题,高功能抑郁症患者。皮皮自述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内心也极度不自信,表面上还看得过去的成绩都是依赖班里优秀同学的帮助得来的,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未来目标的缺失,让他对自我更加否定。

二、案例分析

这起案例的症结在于心理障碍,且综合了生涯规划、毕业就业压力、原生家庭等多种因素。原因和相应对策整理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未得到正视

以前皮皮对待自己的抑郁症是采用藏着掖着的方式,不愿和周围任何人分担,也不敢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心理咨询,唯一知道他情况的家人又不能真正理解他,结果负能量就一直积攒在体内,越积越大,最终自己濒临崩溃。鼓励学生正视问题,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向专业人士求助是当务之急。也要看到,思政教师具有师长和朋友的双重身份,因此要和学生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愿意和我们分享分担。共情和理解,倾听和支持,应该说是我们非专业心理咨询能提供的最好帮助。

(二)生涯规划不清晰激化心理压力

生涯规划不清晰是这起心理事件发生的导火索。前三年在相对比较稳定的学习环境中,皮皮与抑郁症的斗争还坚持得不错(或者说“隐藏”得很好)。然而,他虽说成绩不错,却缺少规划,大学生活并不充实。在错失研究生推免资格后,他发现考研也并非易事,而找工作也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缺乏学生工作和实习经历让他未做好直面社会的准备。看到身边的同学工作都有了着落,本身已经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对未来的不知所措更加重了这种落差。面对毕业和就业压力,他的紧张和焦虑开始放大,抑郁症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甚至药物也不能缓解其焦虑。因此,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及时缓解毕业焦虑和就业压力,可以有效减轻目前激化的抑郁症状。

(三)原生家庭对学生心理影响不容忽视

亲子关系、家庭矛盾也是导致这个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作为皮皮抑郁症的唯一知情人和最亲近的人,农村的父母却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以及对抑郁症的不了解而无法对其提供开导与帮助,认为皮皮是无病呻吟。加之父亲爱打牌,与皮皮沟通少,在日常生活中皮皮感觉一直折磨自己的抑郁症并未得到亲人正视,自己未得到足够的关心,所以他出现了问题也不愿意和家人沟通。因此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保持家校联动,深挖问题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帮助学生树立价值感和归属感。

三、教育过程

(一)教育方式

收到皮皮的求助后,我与皮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心谈话,了解了事情的始,并表示了对皮皮的理解。随后我和皮皮所在班的班主任、班长,皮皮的朋友,以及他的父母逐一进行了细致沟通,深入了解了皮皮平时生活状态、在校情况,以及其成长环境和父母对这件事的看法。后续在我的鼓励下,皮皮表示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在这起案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工作思路。

1. 与学生共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开始皮皮说,老师你不了解抑郁症,你无法理解我。我告诉他,虽然没有经历过他的痛苦,但我能在某些细节上理解他的感受,同时我也不断地表示出对他坚持与抑郁斗争的肯定,对他学业、能力上的认可。我和他分享了我的故事,告诉他我曾经也因学习压力大而长期受失眠困扰,但通过运动、和亲友倾诉等方式释放压力,坚持了过来;我和父母沟通也有代沟、有困难,但要明白父母是最爱我们的,可能只是不会表达;我以前也很自卑,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但既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想办法一点点提升,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欣赏的风景。我先通过分享经历,拉近了与皮皮的距离,再以事说理,用情讲理,让道理插上感染力的翅膀。随着我分享得越来越多,皮皮也开始吐露他更多的困扰和藏在心中的秘密。只有和学生共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有后续的引导和引领。但在倾听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因为他的抑郁对他特殊对待,要让他感觉到被尊重和关爱,但没有被特殊关照。

2. 引导学生正视问题,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

很多事情我们选择憋在肚子里,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自己消失,而事实是,时间不一定是一味良药,它可能会将原本的伤风感冒催化为沉疴痼疾,反倒是早些暴露问题更能及早掐掉火苗。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我不断引导皮皮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我也鼓励皮皮积极寻求外界专业的帮助,他当即预约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皮皮去了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就医,他对自己的情况也更加了解,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了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3. 家校联动,寻找冰山下隐藏的根源问题

我把和皮皮交流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了皮皮母亲,向她说明了抑郁症的症状和潜在的风险,希望家长能重视皮皮现状,多关心他。他母亲也到学校和我当面做了交流。在我的帮助下,皮皮和母亲有了深入的交流。寒假回到家,父母更加理解和关心他,他也明白了父母对他的爱。

(二)教育效果

大四上学期结束后,皮皮选择休学一年集中精力治疗并调整状态,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他表示,与其糊涂毕业,不如停下来思考,以更好地迎接未来。我对其做法予以了鼓励与支持。他本来想参加海外志愿者,但由于疫情不能开展,于是在上海找了份培训机构的兼职,为初、高中学生补习,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发现了自己在讲课、学业辅导上的天赋。他准备并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目前已经通过了笔试,等待面试。同时,他正视并接纳了自己的抑郁症,定期前往精神卫生中心就诊,每两周预约一次学校的心理咨询,偶尔和朋友去旅游换心情、在家里做饭体验生活,向着未来的目标一步步迈进。他时不时和我分享他的生活动态,我也很欣慰他把我作为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好朋友。现在和他聊天能明显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复学前,我问他准备好了吗,他说没问题。通过一年的生活体验,他找到了兴趣方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发现了自己的优点。

四、总结反思

对于类似的大学生心理抑郁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共同采取措施,联合助力学生恢复心理健康。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关注中间群体,打开学生心门

以往的思政工作更多的是关注“一头一尾”:对优秀学生群体、学生干部,我们经常有相关工作上的交流;对有学业预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也会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但对大部分平时各方面都还过得去、却不会主动找老师进一步交流的同学往往疏于交心。每一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情况纷繁复杂,涉及学业、情感、心理、家庭、就业等方方面面。作为思政教师,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心要再细些,眼界再放宽些,关注的范围再广些,让每位同学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不仅要感受到优秀学生的精彩和困难学生的需求,也要能感受到平凡学生的不平凡,从而让每位同学都能个性化地发展。谈心谈话就是打开学生心门,剥开学生心茧的有效途径。然而,谈心谈话不深入就只是隔靴搔痒,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平时一些简单的事务上的咨询交流和日常关心也不能等同于深度交心谈话。因此,我们要主动发现,注重创造与每一位学生交心谈话的机会。日常的谈心谈话做扎实了,才能发现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也才能成为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达到了以上要求,我们也就更加接近“精准思政”的目标了。

(二)启发式引导并激发学生正视问题,发现原因

只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接纳自己,再发展引导,是帮助学生改善抑郁心境的重要手段。对于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在做好心理关怀的同时,应该将其视为正常的普通大学生,引导其在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等方面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长远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有所帮助,也对学生长远发展大有裨益。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思路敏捷,在思政工作中单方面地说教灌输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抗似地坚持其固有的观点看法。与学生交流时要打消其顾虑,让他明白,我们不仅是老师,也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在交流中需要用学生的视角、鲜活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巧妙的方法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获得学生的认同,让学生愿意表达,并引导其自发思考原因和探寻方法。缺乏了事例的支撑,单纯的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用故事说理、用感情讲话,学生才会喜闻乐见。

(三)家校联动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生行为背后必有原因,且多半与原生家庭有关,学生的行为只是浮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要想解决问题,还要与学生、家长一起寻找隐藏在海平面下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父母太过强势导致学生叛逆或亲子关系不和造成学生学业心理状态不佳的案例。因此,高校育人不可忽视家庭育人的重要性,思政工作也一定要注重家校联动,对于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要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学生出现问题也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制订个性化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行为模式往往较为固定,且缺乏心理学常识,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不理解、不重视造成情况恶化或者“爱子心切”过度关注起到反作用。这时候思政教师的沟通桥梁作用就非常关键,一方面,要与家长保持信息畅通,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目前遭遇的困境以及他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家长的心理和情绪安抚。家校形成合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案例作者:古莉,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