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留学生管理
2023-03-23 17:01:12 魏超

一、案例简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期间学校和学院实验室实施封闭式管理,进出校需要审批。J本人住在校外,反映自己不能自由地进出学校、实验室和清真食堂,因和住在校内的中国学生的限制不同,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J不能理解疫情期间的管理初衷,也不明白疫情的严峻性,反复和思政教师说自己有重要的实验数据必须完成,因沟通多次未果,J有不满的情绪。此外,J因疫情期间不适应线上教学,期末成绩不合格,学校在评审奖学金的时候取消了他的资格,使他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多重因素叠加J情绪低落心中不满更甚。

为了让J适应疫情下特殊的生活方式,思政教师让班干部教他在网上购买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快餐,例如速食牛肉、方便面、速食粥,或者在食堂帮他带一点馒头之类的食品。平时,和他聊聊疫情的严重情况,解释疫情下管理的必要性,告诉他在上海只要遵守政府的建议就会非常安全。在学习上给他提供一些学习资料,与他的导师沟通,为他安排一些科研工作,适当给他一些科研经费,帮助他缓解一部分生活压力。

二、案例分析

J的案例体现出疫情防控背景下,留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留学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产生的焦虑、担忧以及害怕比中国学生更多一些。首先,他们来自异国他乡,网络社会新闻来源的广泛性导致需要鉴别的信息太多,他们有更多的诉求和交流需求。这时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做好安抚。同时,留学生会比较中国与自己祖国对疫情的态度,中国对疫情的管理更加严格,学生感受到的束缚和限制涉及危机管理,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很多负面影响。其次,留学生对奖学金十分看重,这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案例中的J因不适应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而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奖学金被取消,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不满。

针对疫情下留学生管理等相关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解决。

(一)深入留学生群体,加强沟通交流,尊重理解文化差异

作为思政教师,应观察并掌握在校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异常行为,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做好安抚工作。第一,要及时告知他们中国政府和学校针对当前疫情的工作布局和管理方案,打消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让其明白疫情管理的重要性。思政教师、辅导员不仅自己需要经常关心和安抚,也要联系留学生的导师、实验室的同学以及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及时与留学生沟通,打消他们的顾虑和不安。第二,要通过沟通疏导帮助留学生理解中国文化,尊重中国的管理模式。多举办留学生交流会,让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可能更加有效。第三,应熟悉国家外事相关政策,理解双方文化差异,积极妥善处理相关问题,以免事件升级,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二)加强导师帮助和朋辈互助,缓解留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要及时和导师沟通留学生线上教学的效果以及论文的进展情况,需要的话,可安排高年级博士生给予单独指导,运用电子教材、线上直播课、录播课等帮助留学生完成线上学习。

(三)注重加强我国国情教育

高校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主题,开设国情教育课,通过举办讲座、文体活动等形式,使来华留学生群体更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国情与文化,增进对我国的了解,加深与中国的感情,成为知华友华人士。

三、教育过程

以下结合教育的基本思路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疫情背景下的常态化管理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特点,高校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定点化、同辈化、网格化等多种措施,有效凝聚多方管理智慧,促使管理力量下沉,实现精准化、及时化、个性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做好来华留学生疫情防控常态化教育与管理。同时,必须增强管理留学生工作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留学生管理教师需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主动理解、包容多元文化的存在,并做好可能面对文化冲突的准备。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比如,外国留学生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不足会导致服从性不高,需要留管教师定期常态化地解读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保留留学生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

高校留学生管理中,要做好点对点的沟通与安抚,并帮助留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物品、完成一些不熟悉的事务手续办理,他们生病时能带他们去医院,协助导师给予他们及时的科研指导。开学时可开展迎新交流会,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请高年级的留学生在迎新会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和新生探讨自己碰到的障碍和困惑,让留学生们理解文化差异,在预知冲突的过程中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积极面对并体验新的文化。

四、总结反思

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对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各项生产生活、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恢复正常。高校作为防控主体责任者,如何有序推进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现阶段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的文化差异、认知差异、时空差异等因素加剧了疫情背景下留学生管理的难度,来华留学生的疫情防控教育与管理始终是高校防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因语言、文化等认知差异,疫情认知不到位

不同文化背景使留学生对疫情产生了不同认知。有些留学生不理解中国政府和学校防疫期间采取的严格出入管控措施及频繁信息采集等工作,甚至有同学抱怨人身自由受限,拒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也有一部分留学生,信息甄别能力差,轻信网络谣言,过度恐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

(二)在线课堂受客观因素影响,线上学习不顺利

2020年初,因为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倡议,随后各类课程陆续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一些非洲和中东国家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有些地区甚至只有2G网络,网络连通率低且上网成本很高,导致这些地区的留学生无法正常开展线上学习活动。另外,由于时差的影响,一些学生需要晚上参加学习,导致线上出勤率低,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滋生留学生学习挫败感和焦躁感。因为语言的原因,留学生无法和导师一对一地交流,导致科研进展缓慢。

以上这些因素的集合导致一些新的问题的产生。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关心爱护留学生群体,培养“知华、爱华、友华”优秀专业人才显得尤为紧迫。因而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高校在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更为艰巨而复杂,它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也将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认可度。只有提出更多应对策略,不断改进专项培养方案,才能使此项工作持续发展。

案例作者:魏超,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