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征三号总设计师、上海交大校友龙乐豪院士的“高考作文答案”

来源: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2-23 16:26:39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正是今天上海高考考生

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或许,在接下来的这个故事

你将会找到答案


2020年6月30日14时15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位于地球同步轨道,顺利进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斗出天外,一举定苍穹!


“北斗”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精准的参照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更是一种独立自主、奋发有为的竞争、一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一腔“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的自信。


“北斗”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奋斗。

今天,让我们走进“长征3号”乙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1963届校友龙乐豪院士,学习他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回答“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命题”。


01


从放牛娃到交大高材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给了龙乐豪无比光明的前途。11岁的放牛娃走入渴盼已久的小学。1958年,龙乐豪从华中师大附中保送到上海交大。最初报的是电机与电气专业,后来无线电系新建了自动控制、计算机、无线电三个专业,就被调剂到自动控制专业。


龙乐豪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照片


自控专业涉及国家机密,对外叫自动学与远动学,主要学与导弹相关的制导回落和控制等。在保密专业学习,各方面要求很严格,每个学生有一个文件包,每天上课大家把包提着,下课后或者上完自习,学习委员把学习资料收走,交到保密室,下次上课时再在规定时间提前去取。当时一周上六天课,用的教材是俄文翻译版。周日,龙乐豪常走路去福州路的新华书店买旧参考书。


他肩负着亲人的希望,满怀奋力建设新中国的鸿鹄之志,交大像一束光,点亮着龙乐豪航天梦的方向。

1960年代初,上海交大校园风貌


交大秉承着“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理念。当时本科学制为五年。第一、二年为基础课,第三年为专业基础课和金工实习,第四、五年为专业课和工厂实践、毕业设计。交大作为“工程师的摇篮”,让龙乐豪打好了数理化科学知识、材料力学等专业知识,以及工程师训练课程,比如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等方面的扎实基础。此外,交大还有一套严格的实习课程体系,焊接、机械加工、铸造等每个工种都有一周实习时间。老师讲解要求和步骤,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些学习和实习经历对于龙乐豪参加工作后进行产品设计和现场处理问题很有帮助。


1958年,上海交大基础部总支电机系支部共产党员名册


02


意气风发的交大学生艺术团团长


龙乐豪回忆刚进校时在民宴路的交大分部读书,学校朝气蓬勃的氛围让他感到自己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在学习之余,他还任交大分部学生会主席,在大二回到徐家汇本部时,一进校门,便被校园内矗立的“史穆烈士墓”吸引。在他风华正茂之际,上海交大爱国主义的精神、真诚朴实的校风、勤奋刻苦的学风,在这里汇成了一曲和谐的歌谣,淌进了龙乐豪心中。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发扬交大人的优良传统,学好本领,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读书期间整个国家处于困难期,龙乐豪家境贫寒,靠着学校奖学金完成学业。


心若向阳,处处花开,人若向暖,清风自来。


1961-1963年,龙乐豪曾任第三届学生会主席兼艺术团团长。当时上海交大学生艺术团是全国高校学生艺术团的佼佼者,有话剧队、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京剧团、舞美队。此外,龙乐豪曾多次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学校校务的管理,也曾参加上海市各界人民慰问团走访上海市郊。丰富的学生活动经历、社会各界对交大学生的较高评价使龙乐豪感到社会与国家的重视,也促使他更加努力磨炼自己。


1963年,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1961年,《上海歌声》第2期封面刊登上海交大学生艺术团部分队员合影

03


“一夜白头”的总设计师


1963年,龙乐豪从上海交大自控系毕业,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火箭总体设计部工作。交大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毕业生们很快融入到这些研究与工程相结合的单位,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奋斗,成为单位的技术领军人才,龙乐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57年的航天生涯中,他是“长征3号”甲、乙、丙三种火箭的总设计师与总指挥,为我国应用卫星的发射服务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上海交大无线电系统一分配明细表

1963年,上海交大学子步出校门


但是,龙乐豪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2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它的发射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但在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顷刻之间火箭和卫星俱毁。作为火箭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龙乐豪“一夜白头”。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龙乐豪带领团队不断推理,反复试验,全面审查了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再次认定正确无疑,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研制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从而确保了后续飞行试验皆获成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多项纪录。

龙乐豪在办公室

2010年10月,龙乐豪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2号“发射现场

2010年,龙乐豪捐赠给上海交大档案馆的“长征3号乙型运载火箭”模型

04


钱学森学长是我的榜样


交大读书时,龙乐豪就敬仰钱学森学长的崇高品行。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龙乐豪一直把钱老作为自己的师长和榜样。


龙乐豪回忆说:“钱老长得特别英俊,声音也很漂亮,音质特别好,一口京腔,我非常喜欢听他讲话,用现在话来讲,钱学森当播音员肯定也是合格的。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每周六他都会来研究所里开专题研讨会,就像他在美国念书时座谈一样,大家在办公室一起聊,公开地提不同意见。钱学森总是满脸的笑容,态度非常好。我很欣赏他所倡导系统工程的理论,这也是我们航天工作者一直在遵循基本思想和原则。


当年,钱老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他说:‘外国人能干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干不了?’这种气度和精神至今一直影响着众多新一代的航天人,他们将钱学森精神作为导向,团结奋进,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三大里程碑。”


龙乐豪说:“钱老现在虽然离开了,但是我相信,他未尽的事业,一定会被所有航天人继续,并将我国的航天技术推向新的高峰。”


2001年12月,龙乐豪在上海交大庆祝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九十寿辰活动中做学术报告

05


母校是我永远的牵挂


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了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龙乐豪长期以来关心、关怀母校,多次回交大做学术报告和指导学科发展。

1995年起任上海交大自动化系兼职教授;

2001年12月,在上海交大庆祝“人民科学家”钱学森90寿辰做学术报告;

2008年,龙乐豪参加上海交大自动化系建系50周年纪念活动,作了题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2010年,接受我校档案馆姜玉平等人采访;

2013年,作为上海交大毕业50周年杰出校友代表,在117周年校庆大会上激情致辞。





1995年,龙乐豪任上海交大自动化系兼职教授


左上:2005年1月,龙乐豪出席上海交大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

右上:2006年1月,龙乐豪在上海交大北京地区校友座谈会与谢绳武校长亲切交谈

左下:2008年12月,龙乐豪出席上海交大自动化系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

右下:2010年7月,龙乐豪接受上海交大档案馆姜玉平等人的采访


2013年4月,龙乐豪在学校117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言

06




星河开篇,责任在肩

假若星船有情,定不会忘记其中熔铸的航天精神

假若岁月有声,定会传唱用品格谱成的奋斗之歌


以钱学森、杨嘉墀、王希季、范本尧、龙乐豪等为代表的航天人

用智慧和血泪凝结的民族精神

将时时刻刻激励中华儿女不断迈向星辰大海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我




资料来源:马德秀主编《思源·往事》、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馆藏档案、央视新闻、网络

文案:周小燕

编辑:胡焕芝


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微信:sjtu_archives

电话:021-62932432

地址:上海华山路1954号


校史  ¦  档案  ¦  文博

长按二维码关注


责任编辑:胡焕芝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天有北斗,地有东风,海有蛟龙,大国重器,交大力量从不缺席!
    相关推荐
    热度榜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