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校庆专题活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论坛。来自各院系师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校党委副书记顾锋主持。
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海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林波,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希哲,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分别以“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创造”“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理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评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上海经验”“以新思路发展新时代人口科学和人口政策”“普遍性与特殊性:构建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
顾海良表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历程,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砥砺奋进、坚韧不拔,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结合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过程;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历史过程。回溯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理论境界和时代意蕴作出系统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的重要课题。
王炳林表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理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创新创造,善于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人民立场,共享发展;二是坚持大历史观,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考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三是强化问题意识,正视挑战,直面问题,反对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在研究真问题中传承学术,创新理论。四是运用科学方法,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荆林波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创办宗旨、主要职责及运行机制,回顾了自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历程。他借助智库评价指标体系AMI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现状提出了看法及建议:一是要打造智库罗盘;二是破解智库目前面临的三大难题——独立性、多元化与话语权的问题;三是要重视智库建设的“四梁八柱”,“四梁”即“智库要有明确的定位、智库要加强过程管理、做智库要重视绩效评价、智库要强化队伍建设”,“八柱”即“领导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向对策研究的转化工作、创建与维护好对策报告的上报通道、行政保障能力、人员考核与激励制度、整合资源的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权衡指出,近年来,上海社科理论界坚持以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上海经验,总结上海样本,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国际交流为契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研究成果。“十四五”时期,上海市社科理论界要继续把握机遇,探索创新,聚焦哲学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创新性发展特色,着力研究系列重大课题,努力构筑学术话语体系的新高地和学术原创成果的始发地。
彭希哲表示,虽然现代人口科学的学科发展主要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巨大的社会经济转型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由西方学者主导的人口概念、理论、指标和分析工具已经无法准确刻画及解读中国新时代人口发展态势。中国的人口迁移、家庭模式、城镇化进程、老龄化的特征与应对等与人口发展相关的社会现实都影响着中国的人口政策,这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因此,社科界亟需以新的思路来发展中国人口科学,实施更有效合理的人口政策,以促进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和均衡地发展,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领域。
陆铭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迈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将出现后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服务业在GDP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制造业,并且占比越来越高。相比于制造业,服务业有“强交往”特征,并且与文化紧密结合。由此,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就需要思考如何在开放的大格局下形成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局面。在国内,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在国际上,中国要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各个国家之间需要摆脱文明冲突的思维,而更强调文明的互鉴,共同面向长期、全局和多维的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