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终审决赛落下帷幕,我校参赛作品《红色文化“走出去”——以上海龙华烈士纪念地的英语译介为例》荣获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二等奖。
团队风采展示
项目名称
《红色文化“走出去”——以上海龙华烈士纪念地的英语译介为例》
报送院系
英语学院
项目成员
尤心哲、王智伟、于敏、金明瑄、刘立荣、米粟、付添怡
指导老师
曹原(英语学院)、杨祎辰(英语学院)、丛雪娇(龙陵社教部)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音频、视频、推文等多渠道完成龙华烈士纪念地分块面推介,并将“线上+线下”多媒体结合的讲述模式普及。
青年团员通过实践,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英文网站部分校译,翻译人物解说词十余篇,翻译的过程也是“学习-吸收-再创造”的过程。
基于项目成立“上外英院龙陵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一、二期目前共45人),讲演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多维度提出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建设性方案,打通外籍人士的上海红色文化之旅,旨在形成“一支队伍+两处基地+无限创造”的新型育人合力,助力“多语种+党建”工作,共同激活红色基因,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
成员感想
尤心哲:
三年前,我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做志愿者的时候,给一位外籍艺术家做翻译。她说她很喜欢中国文化,于是我问她是否了解中国的历史。她说:“我很愿意去了解,不过没有机会。”对一个不懂中文的人来说,掌握中国文化本非易事,了解红色文化更需要渠道。“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每每在场馆看到陈乔年就义前的肺腑感言,内心除了感动,还有一份使命感。作为外语学习者,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亦是我们的理想。
这个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学校团委和学院的大力帮助与支持。非常感谢项目组的三位指导老师:英语学院曹原老师、杨祎辰老师和龙华烈士陵园社教部丛雪娇老师,她们指导的是内容,传递的是思想,令我感激且使我感动的是情怀。此外,也很感谢校团委廖文其老师的指导与建议,在他的联络帮助下,我们拥有更广阔的平台与契机,发挥专业所长,讲述红色文化!
王智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龙华英烈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发扬;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我更加体会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希望能通过此次和龙华烈士陵园的合作项目,加入到发扬红色文化的队伍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
金明瑄:
龙华英墓埋忠骨,一片丹心一片红。革命英烈英勇抗敌的韧性和从容赴死的血性都令我震撼。每次踏入陵园,亲眼所见远比网络资料更加沉痛。春风已解旧时雪,后辈难忘先烈恩。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上外人,作为英华人,我愿用专业知识讲述先烈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付添怡:
参与到龙华这个项目我心中感慨万千。作为视频剪辑组的一名成员,在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前,就已对龙华的每一块碑铭、每一尊雕像、每一名烈士十分熟悉。隔着屏幕就已怀有的感动与尊敬,在我矗立于碑前的那一刻更是涌上心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年仅二十几岁的共产党人用血和泪书谱写着祖国的新篇章,如今也是二十余岁的我们,身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在以最诚挚的敬意书写龙华的故事。愿先烈们安息长眠,而我辈也将为建设祖国奋不顾身!
赓续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在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上外青年学子重走红色路线、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汇聚青春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再次祝贺该获奖团队,也期待在未来看到更多上外学子积极参与的身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