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人文交流高端学术讲坛第十六讲——专用语与跨文化专业交际

2021-01-06 16:50:02 上外德语系

5.jpg

12月17日晚,德语系“中德人文交流高端学术讲坛/德育名师讲堂”第十六讲——“专用语与跨文化交际”在腾讯会议云端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建华教授担任主讲。德语系系主任陈壮鹰、党总支书记谢建文、副系主任胡凯、系党总支副书记田力娜、德语系王志强教授、本硕博学生和海内外众多高校相关学者参加了讲座。讲座由田力娜老师主持。

讲座开始前,谢建文教授代表德语系党政班子对朱建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谢老师介绍道,朱教授是上外德语系的杰出校友,在专用语与跨文化交际领域卓有建树,并表示对朱教授的讲座十分期待。

讲座中,朱建华老师从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视角介绍德语专用语各层面的特点,并探讨德汉专用语和专业文化的异同。朱教授首先介绍了专用语的词汇特点,其发展特点包括词汇扩展和外来词汇引入等,在此基础上也要深入理解词汇的概念性以及概念系统。接着,朱教授用生动的例子引出下一板块:专用语的句法特点。专用语因其应用性强,所以有三个显著的句子特征:名词化、精准性和匿名化。专用语的最终用语形式,即专业交际形式是专业篇章。根据篇章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两方面看专业篇章:结构和功能。而专业篇章的功能取决于四个方面:交际伙伴、交际意向、交际情景和交际内容。专用语篇按其功能可分为三大类:提供信息型、指导型和指令型。在跨文化专业交际背景下,使用者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选择。最后朱教授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专业交际已然成为外语学习者的必备能力,也希望讲授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梳理关于专用语的知识。

讲座结束后,胡凯教授总结道,朱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专用语的词汇特点、句法特点和篇章特点等等维度,从学术视角界定了其特征和功能,拉近了听众与专用语之间的距离,让听众对专用语研究的热点、焦点和新增长点有所了解,让大家受益良多。此外,朱教授将语言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相结合,为参会师生探索跨领域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华学术外译和讲好中国故事等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互动环节,各位师生积极提问,与朱教授就与讲座有关的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氛围十分热烈。最后,陈壮鹰教授和谢建文教授也对朱教授带来的精彩学术盛宴表示感谢,也向同学们提出期望,希望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求知求真。

6.jpg


责任编辑:施碧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德语系举办“中德人文交流高端学术讲坛/德育名师讲堂” 第十六讲——专用语与跨文化专业交际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