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 守初心 | 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之十九:“马新观进校园”系列讲座——“一带一路”之历史传承

2021-01-18 18:55:12

2020年11月4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举办“马新观进校园”系列讲座。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博士刘春江老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一带一路’之历史传承——从汉唐盛世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线上讲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樊娟主持了讲座。

 

讲座伊始,刘老师带同学们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并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沿线国家的战略地位,阐述了陆地与海洋两条路线的重要意义

随后,刘老师挖掘文明发展的渊源,从宏观视角剖析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历程。中国早从汉武帝时代起逐渐开拓“丝绸之路”,最初目的仅仅是为了抵御匈奴,但频繁的经济与技术交往将古老的中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回顾漫漫历史,刘老师指出,中国的国力消长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回溯至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刘老师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成果归为三大举措:经济建设、科教兴国和关键时刻敢于抵抗。今年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正是中国不畏强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偶然。刘老师将其意义概括为经济和政治国防两方面,指出“一带一路”既有助于拓宽海外市场、降低贸易壁垒、促进产业转移;更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以及周边政治和国防安全。

最后,刘老师向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们提出了殷切希望:“上外的新传学子们通外语,会传播,更应该站在世界的屋脊上来看地球,看世界,看中国”。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与刘老师积极互动。有同学提出“如何看待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存在误解和偏见”的问题。刘老师指出开放和包容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而中国一直秉承平等互助的外交政策。对于部分国家的抹黑和误解,中国无需理会。讲座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从古老的文明源头到近现代的中国发展,刘老师以充满厚度的历史思考加深了同学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

学员感悟

学生党员何胜男表示,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在如今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倡议,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

学生党员武文佳表示,在本次讲座中刘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一带一路”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是有深厚历史根基和缘由的。刘老师学识渊博,我受益匪浅。

学生党员汪湛表示,通过老师生动的介绍,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共同发展、繁荣才是符合各国家的利益和需求的,我们应该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创互利共赢的明天。

学生党员吕修齐表示,中国与陆上邻国的友谊具有千年历史传承,而非新有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定会对沿线国家经济的长久的共同繁荣大有裨益。传承着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并非势力的扩张,而是秉持着合作精神的共赢。而从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发展历程也能够看出只有在经济文明等多方面加强合作交流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才是面向未来的道路。

学生党员冯子逸表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次讲座我们知道了历史上中华民族从强大到衰落、从奋斗抗争到走向新盛世的艰难历程。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中国梦意味着希望、信心、力量。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作为中国新青年,我们当循着无数先烈前辈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的征程。建设更好,更美,更强的的祖国,讲出最真,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刘老师带同学们回顾了。刘老师挖掘文明发展的渊源。历史回溯至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刘老师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成果归为三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