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上午8时30分,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员同学在学院组织下乘车前往钱学森图书馆。通过对钱学森纪念馆的寻访,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这次寻访,党员们切身体会到建党九十多年,建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国家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辅导员郑涵一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初冬的周末,虽然寒风凛冽,但党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却丝毫不减。
钱学森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对中国及世界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誉。钱学森图书馆的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馆内设有资料厅、专题展厅、学术交流厅等文化设施。
图书馆的大门外,横立着一块大石,钱学森图书馆这六个金黄的大字清晰可见。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红色外墙上依稀可见钱老微笑的面庞,似乎正凝视着他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的导弹。进入展馆,同学们先是参观了各类导弹的模型,之后又仔细阅读相关手稿对导弹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此次参观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到导弹开发的艰难历程,也激励同学们用知识武装头脑,积极响应教育大会精神,实现科技报国。
展览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新闻学研究生郭钦颖同学表示:“我们这次参观钱学森老先生的生平事迹,为的就是汲取好的经验,成为新一代的有志青年。钱老先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更是我国科学领域的一次革新。大量珍贵的手稿、照片、书籍,生动而形象地说明钱老光辉的一生,卓越的学术成就,真挚的爱国情怀,勤俭的生活作风,让我备受感触。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努力做到最好。”
新闻学研究生郭钦颖同学表示:“在参观纪念馆之后,我觉得钱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先进的科学思想与伟大的科技成果,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觉得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第一,高尚的爱国精神。50年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的祖国。第二,积极的创新精神。‘两弹一星’在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用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锐意创新,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及导弹。第三,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20世纪50-60年代,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在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坚持研制、实验尖端科技武器,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都应向钱学森老人学习,国为重,家为轻,立志做一个有为青年,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本科生党书记郑伊仪表示:“离开图书馆时,我们就被红色倒金字塔型的手稿设计震撼到了。大约有三层楼高的大厅里面,挂满了钱老的手稿,每一份手稿上的字迹整齐有序,体现了钱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厅的右方是钱老的雕像,他笑容温和,炯炯有神的双眼远远的看着前方,像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也像是对我们年青人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