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区石湖荡镇新源村,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息与现代农业的科技发达和谐交融。作为全国文明村的新源村以其“水稻飘香,村舍静美”的独特风貌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新源村不仅是稻米的生产地,更是一片见证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发展的沃土。
2024年9月4日,上外多语传播江南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小组成员又一次踏上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以劳动实践为纽带,体验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弘扬劳动最光荣的时代风尚。
上午9点,师生一行抵达新源村便民服务点。服务点展示着各种特色农产品:葡萄、甜瓜、黄桃、水晶梨……新源村党总支委员、副主任杨小燕老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同学们不仅对优质农产品赞不绝口,也在交流中感受到新源村通过现代农业创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接着,杨小燕带领大家参观了民俗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各种历史农具,从传统的犁、耧车,到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一应俱全。在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一件件老物件“活”了过来,讲述着新源村村民的生活变迁,也见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现代化农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纷纷点赞新农村、点赞新农人。
接下来,师生们来到SISU试验田开展水稻养护体验活动。初秋的风还带着暑热的燥,湛蓝的天空明静宽广,泥土的气息夹杂着水稻的清香,新源村新农人挥汗如雨,一丝不苟地拔除杂草……这样美好的劳作场景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这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和稻田相伴。这片土地教会了我很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件事——劳动是最光荣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曹林坤先生感慨道。在曹先生的指导下,同学们了解了水稻养护知识,体验了水稻养护技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力量与美好。同学们在 SISU试验田旁,聆听了曹先生多年来坚守农业一线的故事。曹先生饱含着对土地的热爱,坚持创新,在农机运用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语提醒大家:我们拥有灿烂的农耕文明,要确保它的根脉生生不息。这片土地,这些稻苗,不仅代表着粮食,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承与希望。新农人对农业的坚守与奉献令师生感慨万千。
“同学们,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体验了传统的农耕劳作,更能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苦,也更加体会到时代交付给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用自身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原老师的话再一次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通过此次体验活动,更加坚定了在劳动中感受奋斗价值、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育苗、拔节、长穗、开花、灌浆、成熟……稻苗的成长历程与青年的成长历程一般无二,都是不断积蓄力量、积累果实的过程。劳动教育不仅是对体力的锻炼,更是对心灵的塑造。通过劳动,青年们体悟到劳动者的伟大,并在其中寻找和确立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贡献果实。在这片沃土上,农耕文明薪火相传、代代永续。与“泥”为伴,与“禾”为友,与劳动者同行,未来的每一步,英华学子都将坚实而充满希望地砥砺前行。
文案 | 卫珂昕
视频 | 陈奎宇
摄影 | 宁子睿 卫珂昕
排版 | 严婷文
审核 | 廖莹文
微信图片_20241014100147.jp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