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阶段总结
自开展《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建设以来,电气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严格对标建设要求,以“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为核心抓手,系统推进“四力”提升、“三进”服务与“三融教育”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党建成效、教学质量、科研实力、育人水平等方面实现显著突破,现将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党建联建凝共识,提升支部联建力。支部主动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构建党建联建网络,通过“党建+专业”共建模式开展主题党日、技术研讨等活动,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形成发展共识。依托联建平台拓展实习基地建设,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实现党建资源与专业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提升支部在行业内的辐射力与协同力。
2.教育服务践初心,提升育人服务力。以“三进”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教师深入班级、社区、中小学开展多元教育服务:进班级开展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进社区普及安全用电知识,践行社会责任;进中小学举办电气科技启蒙活动,播撒科学种子。同时打造“电气+思政”课程体系,推动党员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屡创佳绩,全方位提升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与感染力。
3.科技赋能强党建,提升创新驱动力。组建“党员科研先锋队”,聚焦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关键领域开展科研攻坚,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通过举办“党建+科技”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共话技术前沿,以科技创新赋能党建工作,形成党建引领科研、科研反哺党建的良性循环,显著增强支部在学科建设中的创新驱动力。
4.实践育人夯根基,提升协同育人力。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拓展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组织党员教师定期走访企业指导学生实习,构建“党建引领+实践教学”模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建立校企双导师培养机制,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质量,形成多方协同的育人新格局。
二、推进“三进”服务,拓展教育辐射维度
1.进班级:精准助力学生成长。针对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需求,党员教师组建专项指导团队,通过一对一帮扶、考研就业指导、学业规划讲座等形式,建立“党员教师-学生”结对机制,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升学就业能力显著提升。
2.进社区:践行社会责任担当。走进周边社区开展“安全用电进万家”系列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实操演示、科普宣传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电力安全知识与节能技术,与社区共建科普阵地,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提升群众对电气专业的认知度,树立支部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3.进中小学:播撒科技启蒙种子。前往多所中小学开展“电气科技小课堂”活动,以趣味实验、模型展示、案例分享等形式,向青少年介绍电气工程前沿技术与应用,激发其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为培养未来行业人才奠定基础,扩大电气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三、实施“三融教育”,推动党建业务融合
1.党建工作融入专业建设。将党建要求贯穿专业建设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融入党建元素,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推动电气工程专业在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获批省级以上专业建设点,实现党建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2.党建工作融入师德建设。开展“党员师德标兵”评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活动,引导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建立师德考核机制,强化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系形成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良好师德风尚。
3. 党建工作融入教风建设。以党建引领教风提升,组织“党员公开课”“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建立“老党员教师-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全系形成严谨治学、改革创新的优良教风,助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四、工作成效与未来展望
通过系统推进“四力”提升、“三进”服务与“三融教育”工程,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增强,荣获校级以上党建荣誉称号;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科研实力持续提升,承担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党建与事业发展的协同共赢。
下一步,支部将继续深化“强国行”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展党建联建的广度与深度,创新教育服务形式,强化科技赋能实效,夯实实践育人基础,推动“三融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电气工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更坚实的党建保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电气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将以此次总结为新起点,持续探索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建设高水平学院贡献支部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