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践育人|“追寻总理精神,绽放青春之光”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14 12:28:35

3-屏幕截图 2025-09-30 173827

   7月4日,“翔宇追光”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启了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大早,小分队踏上了淮安这片充满革命情怀的土地,去追寻周恩来总理的足迹,感悟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此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传承。

白墙青瓦、庄严肃穆,馆内泛黄的手稿、朴素的旧物、珍贵的影像,无声诉说着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壮志,以及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赤诚。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革命团体,1935年10月10日,淮安县新安学校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组成新安旅行团前往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此后7年,他们行程2.5万公里,足迹遍至全国22个省、市,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小号 手”和“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新安旅行团当年使用过的物品、珍贵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到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抗日救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战火纷飞中,用稚嫩的声音呐喊出民族的希望,用小小的身躯扛起时代的重任。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勇于担当,不负韶华。

6日上午,我们踏入驸马巷7号周恩来故居。青砖灰瓦间,总理出生的房间、伏案读书的 书桌、亲手栽种的树木,都定格着岁月的记忆。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他勤俭质朴的家风,也感受到他自小萌发的济世情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他成长的见证。在故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胸怀大志的少年,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不懈拼搏。

7日上午,我们前往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漕运西路,由周恩来童 年故居和陈家花园私塾馆组成,1988年3月5日对外开放,1997年李鹏题写馆名,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这里的周恩来随父母、嗣母居住、读书。外祖父家丰富的藏书为他广泛阅读古今书籍提 供了良好条件,生母的持家处事、嗣母的倾心教育,对他才智、人品、性格的养成以及处事能力的锻炼,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参观了周恩来童年的居室、书房和私塾馆,看到了他亲手培植的腊梅,这株腊梅至今仍傲然挺立,恰似总理高洁的品格与不朽的精神。读书旧址不仅是总理童年学习的场所,更是他思想启蒙的摇篮,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总理童年时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下午,我们来到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这里记录着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开展 政权建设、支援前线的奋斗历程。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桌椅,仿佛在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们对先辈们的敬意愈发深沉。在这片土地上,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新中国的诞生拼搏,他们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的红色书房开讲。课堂上,师生们在珍贵史料与革命氛围中,深入学习周恩来精神。李蕙冰带领大家学习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与崇高品格,引导大家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奋斗注入精神动力。在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红色之旅中,我们沿着淮安红色足迹,触摸信仰温度,汲取奋进力量。后面,我们将这份珍贵收获带进社区,带给孩子们和老人们。还会继续带回南京,在校园里、社区里进行恩来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杨正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翔宇追光”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启了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