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体育强国根基 育时代健身先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河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现有党员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具有硕士学位13人,支部书记由体育学院副院长任云兰教授担任,作为“双带头人”,其既具备深厚党务工作经验,又在体育教学与科研领域成绩斐然,带领支部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党员队伍。
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铸体育强国根基、育时代健身先锋”为奋斗目标,致力于“强党建、优教育、兴科技、重实践”,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服务全民健康战略、助力区域体育事业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体育强国梦贡献职教力量。
一、党建联建:党建赋能聚合力 协同发展谱新篇
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政治引领,立足“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反哺党建”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展校地、校企、校政、校内多维联建路径,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体育教育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
(一)多维联建拓路径,织密协同发展网
支部坚持需求导向,以党建联建破解资源壁垒、激活发展动能,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新格局。
1.校地结对促振兴:聚焦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需求,与省级贫困村卢氏县徐家湾乡桐木沟村、西苑社区党支部签订联建协议,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帮扶、文化共建,助力乡村体育设施完善与社区健身服务升级;
2.校企协同育人才:紧扣体育产业发展需求,与三门峡嘉龙武馆、郭强格斗健身俱乐部等体育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25年推动100余名学生实现专业对口实习,同时吸纳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设计,夯实“岗课赛证”融通基础;
3.校政联动优服务:精准对接地方体育事业发展需求,与三门峡市体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健身器材捐赠、大型赛事服务、全民健身推广等方面深度联动;与市教育局就加强双方在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
4.校内联建强内涵:联合经济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打造“党建+业务”融合样板,共建“户外体旅运营”微专业及7门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跨学科资源互补。
(二)党建业务双融合,激活发展新效能
支部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推动“党建引领业务提质、业务成果反哺党建深化”的良性循环。在服务全民健康领域,支部党员带头扎根西苑社区,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与太极拳、健身气功、瑜伽等体育项目培训,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针对社区老年群体、上班族等不同人群特点,创新制作线上健身课程,覆盖群众超10000人,让“科学健身”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二、教育赋能:深耕教学改革 培育体育尖兵
(一)创新教学体系,构建育人新生态
1.模式创新:打造“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早操早训全覆盖(参与率98%),组建篮球、武术等12支专业训练队,通过“日常训练+赛事实战”提升学生竞技水平;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实现预习、复习全流程覆盖,教师通过数据追踪精准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率提升30% 以上。
2.课程建设:聚力打造优质课程集群,现有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课程思政课程1门、校级核心课程4门;联合经济管理学院开发“户外体旅运营”微专业,构建“体育+文旅”跨界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将“健康中国”战略融入教学内容,植入传统文化、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形成“一课一思政”的育人特色。
3.评价改革:推行“1+1+X”证书制度,推动学生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篮球二级裁判等职业证书,累计培养持证学生百余人,实现“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融通,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建强师资队伍,夯实育人根基
支部实施“党员先锋领航”计划,通过“传帮带”机制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1.成长机制:推行“党员教师+青年教师”结对模式,6名党员教师与6名青年教师建立帮扶关系,通过“教学研讨+课题共研”提升青年教师能力;每年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与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
2.实践提升:鼓励教师以赛促教,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教学能力大赛中,党员教师带头参赛,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多项,且60%以上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称号。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银奖
凭借过硬的师资队伍,“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成立以来,支部教师发表科研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成功立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课题涵盖体育产业发展、学校体育创新等多领域,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创新思路。
三、科技赋能:数智融合体育 驱动创新发展
(一)打造智慧体育模式,提升教学训练效能
支部积极推进“科技+体育”融合,运用智能技术重塑教学与训练场景。
1.教学革新:引入乐跑app、闪动校园app等智能工具,通过定位追踪、轨迹分析布置户外跑步任务,杜绝代打卡现象(考勤准确率98%);利用运动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使学生体质达标率提升至92%。
2.训练升级:在专业训练中,通过乐跑app记录运动员步频、配速等数据,教练据此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借助闪动校园app视频分析功能复盘比赛场景,优化战术策略,使学院在省级赛事获奖数量年均增长25%。
支部《党建引领,构建“1136”体育工作体系,为健康赋能促体质提升》案例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优秀案例,智慧体育模式被三门峡市多所中小学借鉴推广。
(二)聚焦科研前沿,服务行业发展
支部引导教师立足体育产业痛点,开展应用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党员教师带头申报课题,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通过科技赋能,逐步推动体育学科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型,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
四、实践担当:扎根地方沃土 服务全民健身
(一)深耕赛事服务,彰显专业价值
支部构建“教师带头、学生参与”的赛事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地方体育赛事活动。累计组织师生担任三门峡市第四至八届全运会裁判800余人次,第一至四届中学生阳光运动会裁判480人次,体育中招加试裁判350人次,覆盖田径、篮球、武术等10余个项目,以专业执裁保障赛事公平公正。通过赛事服务,学生专业技能、教师实践能力同步提升,形成“教学-实践-提升”的良性循环,为区域体育赛事体系完善作出重要贡献。
指导学生参与赛事裁判实践
(二)践行公益服务,传递体育温度
支部以“三走进两服务”为载体,深入基层开展体育公益服务,让体育惠民落到实处。
1.进校园:走进卢氏县、义马市等多所中小学,开展体育文化讲座,捐赠体育器材,助力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
2.进社区:在西苑社区、开发区社区等建立“健身服务站”,党员教师每周定期驻点指导,开展太极拳、模特等项目培训,累计服务居民千余人次;
3.进乡村:与省级贫困村卢氏县桐木沟村结对,帮助该村设计文化大院和体育场所,捐赠体育健身器材,开展健身培训和健康讲座,有效提升村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推动“体育+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教工党支部教师在西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双带头人”制度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在教学改革、科技赋能、社会服务中勇毅前行,为培养更多体育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体育强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