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成功举办“跨学科融合的公共美育教育”研讨——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承办“笃信论坛”
6月12日,由商丘师范学院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承办的“笃信论坛”在艺术中心401教室举行。艺术设计学院第一党支部(艺术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全校各学院报名参会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教师杜霞(艺术基础教研室主任)主持。
本次研讨围绕跨学科美育融合路径的探讨、关于美育赋能专业教育的实践案例和“传统非遗+数字人文”公共艺术实践探索三个核心目标展开探讨。以校通识选修课程《走进非遗——那些车马慢的手作》为例,从课程中剪纸、扎染、木板刻画、非遗鱼灯各组成板块的上课过程分享,探索跨学科的公共美育融合路径。

首先,张菁菁老师通过对商丘非遗鱼灯创作的课程分享,展示学生作品,每盏鱼灯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纯手工制作绘制的,各异造型,斑斓色彩,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与创意,让观者瞬间置身于奇幻的海洋世界,感受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通过特别邀请的商丘鱼灯技艺非遗传承人、河南非遗新青年王站老师进行的课程分享,展示了亲手制作的巨形龙鱼灯、老虎鱼灯、兔子鱼灯、蛇鱼灯等鱼灯。这些鱼灯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杜霞老师展示了《走进非遗——那些车马慢的手作》和《中国民间美术》课堂中的非遗扎染板块。并实际动手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亲身感知传统非遗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认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加强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又芳老师展示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版画艺术的传统与新变、工艺与分类及独特的审美内涵,并让学生体验从起稿、刻板到印制的全过程,能够独立创作一幅黑白木刻版画。

王辰晨老师进行了课程创新分享,分享的主题是“传统非遗+数字人文”公共艺术实践(非遗数字化探索)。着重介绍了非遗剪纸与跨学科,纳米科技新突破,北理工团队实现纳米剪纸转子自由操控。最后介绍了非遗剪纸数字化的未来趋势。

  分享结束之后,各位老师同学针对会议主题进行了激烈探讨。并且进行了艺术体验,参会的各位老师与同学动手进行植物印染书签,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深刻魅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