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聚合力 思政育人谱新篇 ——汕尾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16 10:55:26

开篇语:党建领航风帆劲,思政育人正当时。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学校任务安排,立足革命老区红色沃土,以党建为引领,锚定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汕尾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政策驱动、校地协同、资源整合,创新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域融合”的思政育人体系,在红色铸魂、强师赋能等实践中,奏响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强音,为新时代发展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起到高校引领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一、背景

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2025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汕尾市作为革命老区,拥有彭湃故居、红宫红场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天然素材。三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推进“高校与地级市教育局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项目”,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汕尾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1336”工作要求,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域融合”的思政育人体系,推动汕尾市大中小思想课一体化建设,为汕尾市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党的领导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不断加强校地共建,牵头整合思政课一体化育人资源,全面推进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党建引领下,形成“1+1+1+1”模式(每年组织一次培训研讨活动,开展一次大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建设一批课程资源,形成一批科研课题立项),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地落实。

(二)协同赋能,打造资源共享“共同体”

打破学段壁垒,组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中小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联盟,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攻关等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依托汕尾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包括开展“海陆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案例评比、全市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中国式现代化”教学展示、建设“思政课程+实践课程”“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库等项目;建立“大中小学手拉手”帮扶机制,通过课堂调研、教学诊断等方式促进质量提升;成立“汕尾革命老区红色故事宣讲团”,组织师生共同开展红色宣讲,形成“大手牵小手”的育人新格局,全面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红色铸魂,激活本土文化“基因库”

汕尾作为全国全域革命老区,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红色革命遗址达517处,居广东之首。马克思主义学院深挖彭湃故居、红宫红场、周恩来渡海处、河口北中村等红色资源,编写《海陆丰红色文化教程》。联合市教育局在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汕尾市海丰县新山村红色文化馆、陆丰市金厢镇周恩来同志活动居址,挂牌成立汕尾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建研学基地。开展“夸夸我家乡的革命名人”和“革命后代进讲堂——彭伊娜红场大讲堂”等活动,以“沉浸式”教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将思政课堂延伸到乡村振兴一线,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传承”“绿美汕尾生态行”等实践,引导青少年读懂家乡巨变、感悟思想伟力。

(四)强师赋能,锻造思政教育“生力军”

实施“思政教师培优工程”,通过专题培训、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聘请名师讲课,设立“党员名师工作室”,开展“青蓝结对”行动,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将思政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成果纳入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体系,激发队伍活力。如今,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的思政教师队伍正成为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         

三、工作成效

(一)“红色+思政”凸显地方特色品牌

三年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20余场,覆盖全市师生超5000人次,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育人品牌,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征集“海陆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优秀案例68项,举办优秀案例教学展示,挖掘提炼海陆丰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汕尾市思政课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

(二)协同机制全面深化

通过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大学、高中(高职)、初中、小学的纵向联动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学螺旋式上升。三年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举办3次全市大中小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及专题研讨会(累计覆盖1000人次),依托校际结对共建,推动大中小学教师联合备课10次,通过跨学段教研活动,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内容上的有机衔接。立项25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课题,推动大中小学教师联合攻关思政教育难点,形成“教研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征集家校社协同育人课例86项,丰富了本土化教学资源库。开展6次专题辅导,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

(三)成效彰显,未来可期

通过“1+1+1+1”机制创新,形成系统化、可复制的思政育人范式和思政课教学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参考样本。强化宣传推广效应‌,借助权威媒体(《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汕尾日报》)和省级奖项扩大影响力,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扩大改革辐射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努力推动全市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更多的“汕尾智慧”,探索更多的“汕尾经验”。 


责任编辑:何春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汕尾职院牵头汕尾市大中小思想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红色铸魂,强师赋能”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