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2022年1月1日-1月27日

2024-04-18 23:58:44 刘宇鑫

历史事件回顾

1.19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2.1953年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4.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历史事件详述

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一五”计划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星微思想

回顾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积累,才有了我们如今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望前人走过的路,虽然充满坎坷,但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1924年的今天,党的各级组织做了众多思想工作,动员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加入国民党,积极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践行着国民革命运动是当目前的全部工作,全党应以扩大国民党之组织及矫正其政治观念为首要工作。改组成功后,终于建立了一个有群众基础、中央对基层党员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政党。

1953年的今天,五年计划正式开始施行,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一五计划的成功也为我们国家当今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编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时,我们没有忘记新中国走过的每一步,没有忘记在怎样的“家底”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当不断制定各种经济政策,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1985年决定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开展对外贸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铭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愿中华大地永远红星闪耀,光辉璀璨。

——2020级法学二班翟羽佳

历史事件回顾

1983年1月2日 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简称1983年中央1号文件)。

1935年1月2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

1936年1月2日平津学生组成南下抗日宣传团。

1942年1月2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战役击败日军。

历史事件详述

39年前,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简称1983年中央1号文件)。该文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广泛和悠远的是广泛实施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之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又越来越成为了主要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产生的伟大创造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项制度打破了农村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不利局面,让我国农业转向了商品生产转化。文件还阐述了按照中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改革,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14个问题。

这项文件的发布,坚定了我国农业走上了一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依据其不同地区、不同生产类别、不同经济条件,实地制定发展方略和措施,并依据所制定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了努力发展进步的现代化道路,适应了商品生产的需要,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加快了农村的建设发展,为我国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星微思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着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发展走向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

39年前,1983年1月2日,我党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印发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我国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行各项农村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发展。

87年前,1935年1月2日,在国共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红军先遣团面对乌江两岸的悬崖绝壁,乌江河流的波涛汹涌、水流湍急,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度过乌江进入遵义。这使中央红军暂时摆脱了国民党的追击,获得了战略休整的机会,也体现了我国共产党不怕困难,勇于奋进的坚强精神。

86年前,1936年1月2日,平津学生组成南下抗日宣传团,体现了我国学子浓浓的爱国情怀。后来,在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下,以该抗日宣传团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

80年前,1942年1月2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战役击败日军,为我国日后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基础。

铭记历史,勿忘初心,脚踏实地,努力奋进。

——2020级法学一班 杜云瑞


历史事件回顾

1990年1月3日 《邓小平论党的建设》即将出版

1936年1月3号 平津学生南下宣传

1967年1月3日 “一月风暴”引发夺权之风席卷全国

1927年1月3日 汉口爆发“一·三”事件

历史事件详述

1927年1月3日 汉口“一·三”惨案

  在北伐战争中,由于北伐的胜利进军,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1927年1月3日,武汉人民为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举行庆祝大会。在汉口江汉码头的前面和英租界的空场地上,有宣传员数人在进行演讲。英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进行挑衅的极好机会,就调集大批武装水兵登陆,用武力驱逐听讲的群众,用刺刀在人丛中乱戳,当场有一名海员被刺身亡,有数十名群众被刺伤。鲜血染红了江汉关。

英帝国主义者的暴行,激怒了武汉的广大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要求武汉国民政府向英国提出严正抗议,责成英国政府:赔偿、道歉,凶手交中国政府依法惩办。

红星微思想

历史给我们最好的启示就是他所激起的热情。“一三“惨案我们受到列强暴行的侮辱,但是同样为我们心中敲响了民族的警钟,维护我国的民族尊严,这是中国从近代以来一直维持也一直重视的重要准则。历史的丧钟敲响,我们心中的悲哀和为中华崛起的决心未变,这就是我们反复鞭策自己去端镜自申,回顾历史上的今天的目的所在。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上的今天的意义就在于以史为鉴,提高警惕,居安思危。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国度,这片和平来之不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中国如今的发展蒸蒸日上,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不缺前行的动力,但更需要我们青年人不忘历史的初心。

      落后就面临挨打,记住历史的教训,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强大,中国才能不重蹈屈辱覆辙,中国人民才能更有自信。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需要我们人人都尽心尽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民族富强为己任,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020级法学二班张欣雅

历史事件回顾

1896年1月4日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诞辰

1901年1月4日 杨儒就交收东三省事与俄艰苦谈判

1929年1月4日 毛泽东召开“柏露会议“

1935年1月4日 红军突破乌江天险

1999年1月4日 中国真菌学家戴芳澜逝世

2009年1月4日 开国中将李作鹏逝世

历史事件详述

1934年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到达乌江南岸。黔军约一个旅的兵力在江北岸凭险固守。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第1团由回龙场渡口强渡,一举突破敌江防,渡过乌江,占领滩头阵地。至4日,红1军团主力及红9军团由此全部渡江。

与此同时,红1军团第4团先后两次由江界渡口强渡,有5名勇士渡江成功。此时,追敌即将迫近,刻不容缓。红4团又以60多个竹筏在炮火掩护下,组织强渡,与先期到达对岸的5名勇士一起,夺取了敌人滩头阵地。军委纵队和红5军团由此相继渡过乌江。5日,红3军团进至茶山关渡口,守敌不战而逃。6日,红3军团由此渡过乌江。

红星微思想

此役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一扫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特别是突破乌江天险,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打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梦想,把几十万国民党“追剿”部队甩在了乌江以东以南地区,让红军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营造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不仅让中央红军这支自长征以来的疲惫之师得到了较长时间的休整,更主要的是让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从容地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为中共中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领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革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2020级法学一班王海栋


历史事件回顾

1930年1月5日 毛泽东写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48年1月5日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民盟组织

1975年1月5日 邓小平复出,开始整顿文化大革命

2007年1月5日 歼-10研制成功标志我国军机实现历史性跨越

历史事件详述

89年前,1930年1月5日,毛泽东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1年前,1948年1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召开。会议通过了《三中全会紧急声明》、《政治报告》、《全会宣言》、《今后组织工作计划》等决议案,并对中央领导机构作了调整和充实,由沈钧儒、章伯钧以中央常委名义领导全盟工作。

红星微思想

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这句“老话”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便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在收录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9级法学一班 樊培杰


历史事件回顾

1935年1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占领遵义城。

•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成立。

•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 1972年1月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共和国元帅陈毅逝世。

• 1987年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历史事件详情

87年前,1935年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随后,红军全面占领遵义城,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向娄山关、桐梓方向追击,进一步扩大了占领范围,有效保证中央机关的安全。占领遵义后,红军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84年前,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随后,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广东、湖北、河南、安徽等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相继统一集结,整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81年前,1941年1月6日,皖南新四军在撤到长江以北的路上,当部队到达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7个师8万多人的包围袭击。在叶挺军长指挥下,新四军指战员奋起自卫,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临危动摇,遭反革命分子杀害,军长叶挺被敌人扣押。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50年前,1972年1月6日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35年前,1987年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社论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坚决反对的。社论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坚持改革开放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改革开放得以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红星微思想

1935年的今天,红军占领了遵义城,确保了中央机关的安全。不久之后,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称为“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中国革命战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1941年的今天,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也是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周恩来怀着非常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向国内外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中共中央军委还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得到了各界人士、民主党派的同情和支持。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形势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们,孤立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忘记历史,提高历史敏锐性,进一步开创新的历史。

——19级法四范金龙


历史事件回顾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举行。

1933年1月7日,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至瑞金。

1937年1月7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

1972年1月7日,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

2003年1月7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开通。

历史事件详述

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

50年前的今天,飞行员杨国祥驾驶着强五甲型战机成功投掷了我国第一枚实用氢弹。尽管当时下着大雪,天气情况十分糟糕,杨国祥同志依旧坚定地驾驶飞机按照计划准时升空。

随着一朵巨大蘑菇云的升起,氢弹爆炸成功了!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拥有了实用性氢弹,大大强化了中国的国防、空防实力,中国的核武器实力大大加强。在这一天圆满的不仅仅是实用氢弹的试爆成功,更是中国实力的试爆成功,在此时任何一个大国想对中国进行核威胁都不可能了,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彻底打破了核武器大国的核垄断。

红星微思想

回忆过去,就是为了珍视现在。

1933年的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府从上海迁到瑞金。由于党组织高层出现了叛徒,中央临时政府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幸好在周恩来和其他党内领导人的协助下,高层领导以及中共秘密机关火速转移。中央临时政府未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重新组成,毛泽东被补选为政治局委员。这一事变让党内领导人提高了警惕,从此以红都瑞金为依托,中国革命的红色航船继续前行。

在47年前的今天,1972年1月7日,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从此中国就拥有了真正可以作战的氢弹核武器了,在综合实力上显著增强。同时在对外关系上,它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建立了中国的核威慑,保卫了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2003年1月7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开通。这条铁路是世纪之交中国建设史上一项标志性工程,表明中国在建设跨海铁路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多项中国国内空白,标志着铁路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海南也结束了与大陆不通的历史。

——2020级法学二班  刘文


历史事件回顾

1954年1月8日 中共中央号召发展农村生产合作社

1968年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轮“东风”号建成

1975年1月8日 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开幕,补选邓小平为政治局常委

历史事件详述

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开幕,补选邓小平为政治局常委。

1975年1月8~10日,我国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十届二中全会。在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同志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由周恩来同志主持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围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展开。

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宪法修改草案》及其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成员的候选人名单提请全国人大进行讨论。全会选举邓小平同志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同意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红星微思想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延续,回望历史上的今天我学到良多,感慨也良多。1954年的今天,中共中央号召发展农村生产合作社,由此拉开了三大改造的序幕。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前期基本上是健康的,1953年曾经一度出现有些急躁的偏差,很快得到纠正。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1955年7月后,农业合作化形成高潮。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和成效也是明显的,当时的统计材料表明,合作社80%以上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参加合作社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1975年的今天,是领导班子更新换代的一天。邓小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的决定,体现了国家和人民对党对邓小平同志能力的信任。回望历史不可追溯,展望未来永不迷茫,愿我们都将脚踏实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级法学二班张媛婕


历史事件回顾

1.1940年1月9日 毛泽东演讲《新民主主义论》

2.1958年1月9日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3.2017年1月9日 中国轰炸机群进日本海:警告美日勿纵容台独

历史事件详述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十分明确地回答:“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出发,说明了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以后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在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有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能够带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同时,中国革命必须紧紧依靠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系统阐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一次飞跃。它不仅回答了当前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红星微思想

李大钊曾说过,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80年前,1940年1月9日,毛泽东演讲《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九四〇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一九四〇年二月十五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

毛泽东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中虽然没有新民主主义社会一说,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社会发展阶段的情形也应具特殊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无论从其命名看还是从其内容看,都显示了其独创性特征。

“新民主主义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相比较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中最具创新性的是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而从总体上看,“新民主主义论”或许更具独创性,有许多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有过的。

“新民主主义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开拓空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2019级法学二班 马倩茹

历史事件回顾

1946年1月10日 “政协会议”否定国民党独裁统治

1995年1月10日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北京成立

2001年1月10日 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年1月10日 首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历史事件详述

  21年前,2001年10月1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它承担的发射任务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飞行期间,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于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红星微思想

21年前,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后返回。神舟二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飞行期间,进行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实验。

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2020级法学一班 李超越

历史事件回顾

·1957年1月11日 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58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南宁会议召开

·1962年1月11日 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历史事件详述

在6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南宁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的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领导人参加的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长远计划会议。

这次会议毛泽东集中中央和许多地方领导人的意见,起草了《工作方法60条(草案)》。这个文件着重强调了不断革命的思想,并提出今后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批评了"大跃进"。

红星微思想

照片是历史的眼睛,一张照片既能见证历史,也能警示当下。

1958年中共中央南宁会议的召开,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不断打破旧的平衡,组织新的平衡的“积极平衡论”观点提出的中央和地方都搞两本账的工作方法,提出中央和地方都要有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不公布。这种方法其结果是造成主观主义的高指标,生产计划层层加码,并且指标随意提高,这是与客观经济规律相违背的。由于这次会议更加严厉地大批“反冒进”,结果使党内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南宁会议以后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在批判“反冒进”的气氛下,在党内还提出了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赶上英国的口号,以及苦战三年,使部分地区面貌基本改观等急于求成的、不切实际的号召。

正是由于我们党善于发现自身问题,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解决自身问题,才能带领我们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才能带领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2020级法学一班 孙雨璇



历史事件回顾

1922年1月12日 香港海员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举行罢工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英勇就义

1949年1月12日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2002年1月12日 首次全国范围价格听证会—铁路旅客列车价格听证会举行

2014年1月12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自主唤醒

历史事件详述

75年前,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军队突袭山西文水云周西村,一位不到十五岁的小姑娘,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的威胁下,她顽强不屈,大义凛然,坚定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最终被敌人用铡刀残酷杀害。毛泽东曾为其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红星微思想

一份题词,一张照片,眼眸轻眨,昨日的今天,未来的昨日,一段历史已过,留下的是不朽的精神。

100年前,1922年1月12日,为了反抗英国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6000多名香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遭到其拒绝后,他们在苏兆征、林伟民等人的领导下,举行罢工,并于56天后取得胜利。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形成高潮。

1947年的今天,刘胡兰,这位堪称民族脊梁的民族英雄,以她那可歌可泣的革命气节和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就义之歌,铸就了激励后人的“胡兰精神”。她,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她,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她,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瞭望大地,瞻仰英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2020级法学一班 曹惠

历史事件回顾

01 1946年1月13日,国共《停战协定》生效。

02 1946年1月13日,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03 1953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04 1982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

05 198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

历史事件详情

1946年1月13日,国共《停战协定》生效。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经过43天艰苦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5日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并于1月10日正式签字,协议规定从1月13日起双方停止一切战斗行动。但一纸协定,并不能消除双方本质上的分歧。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以便在东北放手大打,然后再把战火烧向关内;在下达停战令的前后,还密令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

1946年1月13日,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即五常各自拥有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草案的否决权,即使该决议获大部分成员国支持,常任理事国仍然可以使任何安理会的决议无效。五常地位在解决国际事务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来的并不容易,伴随的是国际势力格局的角力与博弈。

1982年1月13日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对机构改革的性质、任务和方针原则提出重要意见。他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1月19日,中共中央将邓小平的讲话印发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认真贯彻落实。随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工作逐步展开。国务院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由原100个裁到60个,工作人员总编制缩减1/3左右。国务院本身的领导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

198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

198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针对少数党员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通知强调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决同一切违背党章的错误言行进行斗争,这是各级党的组织和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通知的精神,王若望、方励之、刘宾雁先后被开除党籍。

红星微思想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新时代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章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5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更加点明了学好党章对于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重要性。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党的一大制定了党纲,党的二大制定了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我们党制定或修改党章的记录,凝聚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心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书记曾指出:“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这不仅是对于已经入党的同志而言,更是对于一颗红心心向党的每一位有志青年,每一位积极分子而言。党章里装的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规范,装的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历史上的今天,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的这篇通知就已经给予我们最深刻的警醒:严格遵守党章,初心铭之于心,使命践之于行。

——2019级法学四班安煜婧

历史事件回顾

1949年1月14日 毛泽东发表时局声明。

1956年1月14日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1960年1月14日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

1961年1月14日 中共中央提出经济工作“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1年1月14日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1997年1月14日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历史事件详述

73年前,1949年1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批驳蒋介石的元旦求和文告,提出以彻底消灭反动势力为基础的八项和谈条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

61年前,1961年1月14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大跃进”时期的结束,开始转入经济调整时期。

61年前,1961年1月14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批准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成立中央局的决定,决定成立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中央局,代表中央分别加强对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一方针,编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全会号召全国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


红星微思想

1949年的今天,毛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时局声明获得了全国人民以及各民主党派的一致赞同和拥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内和平的强烈决心。其他人民团体代表及有志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等人也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决拥护毛主席的8项和平条件,反对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

1961年的今天,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全会着重讨论的国民经济情况的报告正视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农民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毛主席在会上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表明党的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有了重大转变。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走过了风雨如磐的七十二年,迎来了辉煌的建党百年庆典,完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正确应对了新冠肺炎病毒带来的挑战,正一步步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历史是未来的教科书,是未来的指明灯,以史为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2020级法学一班 王西雨



责任编辑:段成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0 条)

    暂无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进历史、了解历史,记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