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铸魂 | “四史”小课堂——改革开放史

2021-03-25 21:08:13 王亚凤 杨阳 王佳 张晓战 刘明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640.webp.jpg

一、改革的初始、试点和探索历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又称市场取向改革)正式起步。全会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清算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经济建设,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640.webp (1).jpg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各自的范围和界限;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640.webp (2).jpg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样把社会主义经济界定为商品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的确是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640.webp (3).jpg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改革开放虽然存在一些争论,但改革开放的步伐并未停止。主要的改革措施有:通货膨胀的出现及其治理;继续加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开始起步并有所发展;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始运行。

640.webp (4).jpg

二、确立目标模式和基本框架历程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的决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640.webp (5).jpg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40.webp (6).jpg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密切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640.webp (7).jpg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640.webp (8).jpg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640.webp (9).jpg

按照上述框架设计,在各个领域各种层次上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640.webp (10).jpg

三、以完善为主题的改革开放新历程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进入了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

640.webp (11).jpg

总之,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初始、探索、试验阶段和确立目标模式、基本框架阶段。应当说,我国经济体制已基本转轨,市场已开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640.webp (12).jpg

图文排版    |    董新铭
审核老师    |    刘   明

AAAAAAAAANLAO.jpg




责任编辑:陈许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