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西大学:培根铸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山西大学 发布时间:2025-11-17 17:35:01

一、基本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山西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时代主题,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夯实党建引领、优化家校社互动、深耕文化交融为抓手,着眼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教育、学习、就业、生活等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深度辅导、学业指导、经济资助、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努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质量和育人实效,全方位、多层次为各民族学生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引导广大学生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积极展现爱国奋斗、自强报国的“山大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华章。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党建引领,强化凝心铸魂“保障力”

学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以党建为引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强化工作落实、方案实施、步骤推进和措施保障。学校在学生工作部(处)成立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少数民族辅导员“遇见56工作室”,全面负责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铸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实践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等,建设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引领、文化交流、学业提升、生活解困、心灵关爱、就业实现”和“网络育人”的“六位一体一翼”成长培养工程,全方位、多层次为各民族学生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统筹协调民族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出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组织、制度保障和育人阵地。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活动、班团课和各类研学实践等方式,把党的理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如“马言青语,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主题宣讲活动、“致远·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党史再现”红色话剧展演活动、“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活动、“廉洁铸魂强根本 挺膺奋进建新功”作品征集活动、“知史爱国,强国有我”知识竞赛、“文韵悠扬,书墨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活动,支部音乐党课、红色剧本秀等体验类、实践类主题党日活动等,持续健全各领域学习教育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力”。

1.2024年6月山西大学成立少数民族辅导员工作室-“遇见56”工作室(1)

学校成立少数民族辅导员工作室-“遇见56”工作室

(二)优化家校社互动,共绘全员育人“同心圆”

探索家校社互动育人模式创新,先后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组,统一规划家访路线,提前组织相关学院了解和掌握受访学生在校表现,根据不同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设计相应的家访主题,多次赴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搭建起家校社沟通平台,精准掌握学生成长环境,增进家校共育,强化协同育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形成温暖、温情、温馨的家校共育良好氛围。深入新疆12个地区(自治州、市)32个县区的78个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村)和企业,累计行程近60000公里,与社区(驻村)干部和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期望,感受文化的传承与民族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举办少数民族学生新生家长见面会及新生见面会,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午餐交流会,根据不同类型的主题选定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各民族师生在午餐交流会上聊生活、谈梦想、论志向、话奋斗。以“阅读·漫时光—咖啡文化(Coffee culture)英语口语体验课”为主题,感受咖啡文化与英语口语相碰撞出的不一样的火花和魅力;以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为主角,举办“VR向未来”,以参观雷锋馆为主题,让同学们通过感受VR世界的魅力、学习雷锋精神的内涵,以此作为增进各民族团结与交流的重要抓手,让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时也增进师生人文情怀,让老师聆听到同学们的心声,融入同学们当中,师生共同成长,一同进步。

2.2023年10月山西大学召开第五次少数民族学生午餐交流会,校党委书记参加(1)

学校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午餐交流会

3.2024年10月山西大学赴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校互动工作,家长授予锦旗(1)

学校赴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校互动工作

(三)深耕文化交融,搭建成长成才“连心桥”

坚持理论与实践贯通,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联结,致力于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为移动的课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扣地方和学校的特色、紧抓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时代温度、体悟家国情怀、激发爱国情感,有所思、有所获、有所得,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办了新疆和山西民族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融合研究系列活动暨山西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重要抓手,为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巩固家校社互动成果,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举办了“梵画入夏——新疆古代壁画与山西寺观壁画中的艺术与科技”的专题报告,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了精妙绝伦的新疆和山西壁画,介绍了两者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带领同学们走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走进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中国古代壁画之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也是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坚实力量;举办“丝绸之路与民族文化交融——中国文字、文化及书法漫谈”专题讲座,讲解了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文字与文化的联系以及对书法的认识,同学们现场挥墨,临摹、撰写书法作品“民族团结”,掌握了简单的书法技能,领略了书法魅力,激发了对文字和书法的热爱之情,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感,从而更加热爱汉字、热爱书法、热爱中国文化。同时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通过致远·红石榴育苗工程、实践育人“六个一”成长计划,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赴平遥漆器实践活动、襄汾陶寺遗址学习活动、曲沃晋国博物馆学习活动,带领港澳台学生赴延安、武乡等地开展“追寻红色记忆 厚植爱国情怀”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经典诵读润初心 凝心聚力共奋进”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暨“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家国情怀”赠书阅读交流会等,采取有形、有感、有效的举措,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感受祖国博大精深中提振信心、在探访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使学生成长为可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实践者。

4.2023年11月山西大学举办第二期新疆和山西民族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融合研究系列活动暨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1)

学校举办新疆和山西民族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融合研究系列活动暨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5.2024年5月,山西大学组织部分港澳台侨学生赴武乡开展红色研学实践(1)

学校组织部分港澳台侨学生赴武乡开展红色研学实践


三、工作成效

山西大学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举措,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切入点,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了一批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和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成效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体现出来。通过家校互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增强了师生情感交流,增进家校互动,强化协同育人,形成温暖、温情、温馨的家校共育良好氛围;通过午餐交流,加强了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为各民族同学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也让同学们了解了我国悠久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有利于增进师生的中华文化认同,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浸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鼓励学生奔赴基层,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数十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留在三晋大地从事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学生成长为一颗颗民族团结的种子,把民族团结之爱播撒到大江南北,他们满怀着感恩的心,用正能量影响身边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等平台也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四、工作启示

(一)铸魂育人,合力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组织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筑全方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思政格局,形成家校社协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因材施教,多措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多民族学生交往中涉及多元文化背景,加上人格特点、成长经历等各不相同,日常交往难免出现分歧。要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

(三)以生为本,个性化解决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中,应坚持“五育融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培养模式,努力促进其成长成才。同时,应重视交流沟通,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直面学生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必要解释并给与充分地人文关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提供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培养,助力少数民族学生实现职业梦想。

责任编辑:薛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夯实党建引领、优化家校社互动、深耕文化交融为抓手,全方位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