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实验室
——彭堃墀院士1998届博士研究生
分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郜江瑞
山西省教育工委要求深入开展向彭堃墀院士学习,学习他爱国爱党忠诚教育科技事业的坚定信念、潜心育才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几十年跟随彭老师学习工作,感受颇深,许多往事历历在目,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
彭老师是1984年底从美国回来,我报考研究生时他们还在美国。当时,我咨询了苏大春老师光学专业招生导师的情况。苏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教学非常认真的老师,同学们至今记忆深刻。苏老师告诉我彭老师在美国研究固体激光器与量子光学,工作很出色,研究方向非常有发展潜力。鉴于他们出色的工作,山西省政府计划拨款20万美元用于彭老师回国的实验室建设。他们夫妻两计划年底回国,报彭老师的研究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唯一的问题是,彭老师回国后会不会再回山西大学?工作出色,名气大了,可选择的地方就多了,山西大学只是他们原来工作的地方,不具备优势。
1998年彭老师(右二)和同学们(2005年翻拍)
1985年复试的时候,我去办公室与彭老师见面。彭老师简单问了我几句话后,非常热情地说:“来看看我们的实验室!”推开办公室靠内的两扇门,漆黑的实验室什么也看不见。他先进去打开灯,瞬间看到一内一外两个明亮干净的房间。实验室和办公室是一样的风格,浅蓝色的壁纸与吊顶,几组嵌入式的日光灯。与一般房间不同的是,每个房间中间都有一个一米见方充满螺纹孔的不锈钢台子,台子上面有一个几乎相同尺寸的吊架,台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但也空无一物。靠墙都有一排架子,大多数也是空的,个别上面有些不同尺寸的电子仪器。彭老师告诉我这是做光学实验的光学平台,那是放观测控制仪器的仪器架。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稳频激光、压缩态这些名词。也见到了他们从美国带回来的高精度数字电压表以及一些较新颖的光电子元器件。我依稀记得彭老师当时给我介绍时的情景:兴高采烈、热情洋溢的神态,充满期望、信心满怀的眼神!作为一个考生,嘴上不敢说,心里不解老师对这个空空的实验室怎么这样兴奋?
作为光电子专业的学生,当时对激光、非线性光学略知一二,对量子光学一无所知。但是从彭老师热情地讲述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好奇、很有希望、非常前沿的方向,也让我充满期待与希望,热切地要来这里学习。
1985年,我进入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彭堃墀、谢常德老师进入量子光学领域开展研究,同时开始量子光学实验室的建设。
多年后,我问起苏老师说到的那个问题,彭老师说:“在山西大学工作多年,虽然有风风雨雨,对山西大学还是很有感情。山西省政府很重视实验室建设,既然答应回去,就要守信用,没有再考虑其它地方。”几句非常平实的话,也是他一贯的风格。
1998年与彭老师(中)、谢老师(左二)在悉尼
后来跟随彭老师一起学习工作的岁月里,感受到他对学科的热爱与执着,渐渐理解他对实验室的感情。当年空荡荡的实验室在他眼里是科学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开展科学探索的新平台,充满希望的空间。
他这种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人生中攀登与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实验室一代又一代学生,形成了今天我们光电研究所的风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