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建领航作用 奋进世界一流学科

2021-01-18 18:23:55

陕西师范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自“双创”工作开展以来,文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一流的党建领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一,强化使命担当,在形成“红烛效应”上下功夫。“西部红烛”是陕西师大的写照,“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已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出师大人的使命担当。文学院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西部红烛”精神融入“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行动之中。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把“双创”目标分解为学院33项具体工作,将“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落细落实。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出台了加强一流学科建设的十大措施,保证了学院发展有据可依。三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把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社团活动、自办刊物、网络媒体等政治关,做到每一场讲座书记批,每一个平台专人管,每一篇新闻逐级审,牢牢筑起了意识形态“护城河”“防火墙”。四是树立“西部红烛”典型,大力宣传身边榜样和知名校友,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聚焦示范引领,在形成“雁阵效应”上下功夫。一是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引领作用,教研室主任均由教师党支部书记兼任,有效解决了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二是发挥党员工作站示范作用,分别在教学区和学生社区设置了党员工作站,党员在站值班,让模范作用“看得见”。三是发挥各类导师指导作用,配齐配强辅导员,聘请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多维度服务学生成长。四是发挥领军人才带动作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双创”期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滚动资助2项、重点项目1项。全院形成了头雁引领、群雁高飞的良好态势。

第三,彰显育人特色,在形成“品牌效应”上下功夫。文学院党委围绕“九个一”,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心走实。“九个一”即“一会”(读书会)、“一课”(“文学与思政”系列讲座)、“一号”(党建公众号)、 “一书”(立德树人成果集)、“一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一单”(重点任务分解清单)、 “一阁”(“文心阁”)、 “一站”(党员工作站)、“一镇”(巴山非遗小镇)。其中,“文心阁”师生面对面谈心已经坚持十年,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教师广泛参与指导,有效推动了全员育人。本学期,院党委组织20多位优秀教师,开设“文学与思政”系列讲座,营造“课程思政”氛围,提高了全院教师立德树人自觉性。

第四,服务国家战略,在形成“协同效应”上下功夫。文学院党委支持和带领教师主动服务“语保工程”“非遗传承”“精准扶贫”等国家需要,让一流学科建设与地方文化建设和谐共振。一是积极投身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抢救濒危语言,服务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二是连续多年承担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非遗“研培计划”,惠及600多名传承人。三是深入国家深度贫困县——陕西省岚皋县文化扶贫,策划并与当地政府共建陕西首个非遗特色小镇,全额捐助并组织出版6卷本120万字《岚皋历史文化丛书》,建成杨家院子乡愁馆,创作系列反映当地生活的文学作品,为文化扶贫提供了新样本。

“双创”工作开展一年来,文学院师生政治站位更高,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志更加坚定,有力推动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通过了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期评估,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接受了教育部第三级认证,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西皮影),两个项目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们将再接再厉,围绕“五个到位”“七个有力”继续做好党建工作,奋力推进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孙清潮,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2019年11月11日,教育部在浙江大学召开新时代全国高校党建工作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孙清潮应邀在会上发言,此文为会议发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发挥党建领航作用 奋进世界一流学科。用一流的党建领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继续做好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