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非遗研培”),委托相关高校、设计企业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和培训。
陕西师范大学是首批承担“非遗研培”的高校之一,也是陕西唯一承担传统工艺非遗研培的高校,这项工作主要由文学院承担。文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孙清潮为组长的工作团队,带领相关党员教师义务承担了这项繁重的工作。自2016年以来,已举办了12期普及培训班,每期时长一个月,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全脱产入校学习,培训内容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皮影、木版年画、社火脸谱、传统雕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截止2018年底,总计承训学员562名,共有555名学员培训合格,顺利结业,其余7名学员因未达到培训要求被取消资格。这些学员主要来自陕西各地市乡村,经过培训,他们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艺,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些学员成了当地非遗传承的领头人,成为“非遗+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文学院党委一方面立足校内培训学员,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对已经结业的学员进行持续帮扶,一些学员由此成为当地创新创业的带头人。
一是利用暑期,深入学员所在地回访,了解学员诉求,增进了学校与学员之间的友谊,三年来回问足迹遍及七个地市30余个区县。
二是积极组织已经结业的学员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6年·济南)、第六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7年·成都)、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18年)、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大展(2017年·西安)等各类展览,为学员提供了展示展览和销售的机会。
三是于2018年5月举办了“跨界创新:非遗传承对话会”,邀请十余家企业、全省各地市文化局非遗部门领导和200多名学员与会展开对话,促成近百名学员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是宣传学员创新创业典型,拍摄了以学员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系列专题片,鼓舞了学员创新创业的士气,帮助雕刻班学员在西安市小雁塔建立了传统雕刻技艺工作室。
五是非遗研培与非遗数字化保护同步,为非遗大师胡新明、邰江平、郭佩珍、李继友、张树珉、王天稳等拍摄口述视频,记录下他们的创作心得。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非遗研培工作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自2016年至今,累计共有334篇稿件先后刊登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省内外报刊,以及人民网、央广网、西部网、陕西传媒网等网络媒体上。2018年6月7日出版的《中国文化报》整版刊发了题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创新实施非遗研培计划——夯实传承根基, 为传统工艺振兴插上时代和产业翅膀》的文章,对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非遗研培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