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运营党支部带大家走进中国传统节气——惊蛰,感受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不仅唤醒了各种花鸟昆虫,
也唤醒了农耕的人们,
吹响了春耕春灌的号角。
惊蛰物候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桃始华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
仓庚鸣丨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鹰化为鸠丨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惊蛰习俗
遍洒石灰避百虫
农谚云:“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上就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大家就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爆炒黄豆喻吃虫
虫子作为食材,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虽然痛恨害虫以至于要吃掉才能逞其快意,但并不真吃,人们想出很多变通的法子。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地,人们把黄豆、芝麻之类放在锅里翻炒,噼里啪啦,谓之“爆龙眼”,求风调雨顺,然后男女老少争抢炒熟的黄豆吃掉,谓之“吃虫”,意喻人畜无病,庄稼无害。
远离是非祭大虫
古时称老虎为大虫,惊蛰这天,民间流行祭白虎、怎么祭呢?其实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老虎。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意思是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还有的地方以鸭蛋投食。
惊蛰诗词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代: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运营党支部
编辑|赵阳阳 郝佳莹
审核|蔡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